立秋后,这四种水果越吃湿气越重 第一种很多人还在吃 - 健康之初


立秋后,这四种水果越吃湿气越重 第一种很多人还在吃

核心提示: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暑湿并未完全消退,此时人体的脾胃功能经过一夏天的消耗,正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暑湿并未完全消退,此时人体的脾胃功能经过一夏天的消耗,正处于较为虚弱的状态。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一旦脾胃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导致体内湿气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身体困重、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大便黏腻等。


因此,立秋后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水果的选择上。有些水果虽然美味,但性质寒凉或过于滋腻,堪称“湿气之王”,食用不当会加重体内湿气,损害健康。


图片1.png


以下4种水果,秋季食用需格外谨慎


西瓜——寒凉伤脾“第一瓜”


西瓜是夏季的消暑神器,但立秋后,尤其是“秋瓜坏肚”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西瓜性寒,大量食用会损伤脾阳,减弱脾胃的运化功能。本就虚弱的脾胃无法有效处理这些寒湿之物,导致水湿停滞在体内,从而加重湿气。因此,秋后应尽量减少西瓜的摄入,尤其是冰镇西瓜。


芒果——“驻湿”高手


芒果营养价值高,但其性味甘酸、微寒,同时含有较多的糖分。中医认为,甘味食物容易“助湿”,过于甜腻的食物会增加脾胃的消化负担,使湿气不易排出。对于体内已有湿气的人来说,过量食用芒果可能会导致“湿困”,出现皮肤瘙痒、痘痘等问题。


榴莲——“湿热”的代名词


与芒果类似,榴莲虽然属于热性水果,但其营养价值极高,质地稠腻。过于滋腻的食物难以消化,容易在体内困住湿气,并与热结合,形成“湿热”。对于脾胃虚弱者,食用榴莲后极易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口干口苦等湿热症状。


图片2.png


香蕉——寒滑助湿


香蕉性寒,味甘,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但对于脾虚湿盛、阳气不足的人群来说,香蕉的寒性会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其滑肠的特性也可能使问题加剧,导致大便不成形、粘马桶,这是湿气重的典型表现。


秋季养生,该如何正确吃水果?


选择健脾祛湿的品种:秋季宜多吃一些性味温和、能健脾益气的水果,如苹果(健脾益胃)、龙眼(补益心脾)、木瓜(和胃化湿)等。


把握适量原则:再好的水果也不可过量食用,每天摄入200-350克为佳。


巧用烹饪方法:对于性寒的水果,可以尝试蒸煮等加热方式。例如,蒸苹果、烤香蕉可以在减弱寒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健脾养胃的功效。


关注自身状态:如果本身已经感到身体沉重、舌苔厚腻、食欲差,那就需要严格管住嘴,暂时避开上述“湿气之王”,优先调理脾胃。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