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被列为基孔肯雅热防控II类地区,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根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我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6个省份被列为基孔肯雅热防控I类地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11个省份被列为基孔肯雅热防控II类地区。
I类地区指基孔肯雅热传播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II类地区指媒介伊蚊活跃期相对较长或既往有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有一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的省份。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提到传染性疾病,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见到患者要躲远一点,避免被传染。不过,要预防基孔肯雅热,躲的不是患者,而是蚊子。
基孔肯雅热是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基孔肯雅热患者发病后1周内,血液中病毒载量达到峰值,此时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增殖达到一定数量,伊蚊再叮咬其他人就容易传播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病毒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并不会通过空气、接触或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所以,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重点在于防蚊虫叮咬,并对基孔肯雅热患者进行防蚊隔离。
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2天,发病后整个病程通常持续5-7天,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可自行康复。
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体温迅速升高,可达39℃以上。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有的病人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
●剧烈关节痛:多累及手腕、脚踝、膝盖等部位,少数患者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皮疹:约半数患者在发病2-3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大约3-5天后会退疹。
●其他症状:头痛、肌肉痛、恶心等,类似登革热,但较少引发出血或休克。
注意: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婴幼儿感染基孔肯雅热后可能出现重症,需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疫苗,防蚊灭蚊是预防的关键!
避免蚊虫叮咬
防蚊虫叮咬最有效的措施是用驱蚊剂,驱蚊剂长效防护的效果排序是派卡瑞丁>避蚊胺>驱蚊酯>柠檬桉叶油,大家在选择时可以留意驱蚊剂的有效成分。
儿童优先选择10%以下派卡瑞丁或7%浓度以下避蚊胺,肌肤敏感者或孕妇可选择无酒精派卡瑞丁。
蚊帐、纱窗、灭蚊灯等配合驱蚊剂使用,能达到更好的灭蚊效果。
清除蚊虫孳生地
清理室内、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的积水,可有效防止蚊虫繁殖。水培植物建议每3-5天彻底换水并清洗瓶身及植物根部,也可在水中投放灭蚊幼剂来杀灭蚊虫幼虫。
外出或旅行防护
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去蚊虫滋生较多的湖泊河流周围,避免在清晨和傍晚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可减少蚊虫叮咬。
旅游时尽量不选择热带或亚热带等基孔肯雅热高风险地区。
若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感染后要避免再次被蚊虫叮咬,防止病毒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