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你是个商业陷阱吗? - 健康之初


功能饮料你是个商业陷阱吗?

核心提示:我们经常会在商店的货架上看到所谓的“功能饮料”,如红牛、Rock Star®、Monster®(怪物)等,就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功能饮料牌子,而且随着市场的开发,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

  从饮料的配方来看,几乎所有的功能饮料都包括咖啡因、维生素、矿物质、若干草本植物和糖或糖精等,据说这类饮料能使你爆发出更大的能量,起码厂家是这么说的。

  当我们以为可以通过这类饮料而爆发更多的额外的能量时,通常会忽略掉其中的不利影响。譬如,一份240毫升的以上牌子的饮料,至少包含50毫克至300毫克的咖啡因,而科学研究表明,摄入过量的咖啡因会导致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头痛、腹泻、神经紧张、失眠和脱水等不良现象。作为对比,我们列举一下其它饮料的咖啡因含量,如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每份240毫升只有约30毫克的咖啡因,普通咖啡就稍微多一点,每份240毫升大概有100毫克的咖啡因在里面。

  咖啡因的一天摄入量达到500毫克我们就可以认为是过量了。而且,我们必须保持警觉的是,很多功能饮料并不会把咖啡因含量列在营养含量表内,因为这些根本不算是营养!

  除了咖啡因的问题,大多数的功能饮料都会大量含有容易导致肥胖的糖分和卡路里。尽管有些产品会有类似“低糖”“低脂”甚至“健康”、“苗条”等迷惑字眼,但并没有任何研究证实过这类标了特殊字眼的饮料就有减肥功能。

  实际上,通常的功能饮料都是那种大型易拉罐包装――通常是16至20盎司,也就是说你通常会比普通饮料多喝12盎司的功能饮料,由此带来的更多糖分和咖啡因是可想而知的。

  综上所述,希望大家一定要牢记功能饮料不等同于运动饮料,更不应当在剧烈运动期间饮用,因为那时候你身体已经由于大量流汗而流失了相当的水分,而咖啡因也是会盗取我们身体的水分的,再饮用功能饮料只会使身体脱水情况更严重。

  在我看来,商家把功能饮料推出市场纯粹是一个商业陷阱,他们向顾客推销着一个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如果你需要咖啡因来提提神,喝上一杯咖啡或浓茶就好了,并不需要什么功能饮料。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