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胀、不消化、没胃口?4个穴位一按就开胃! - 健康之初


肚子胀、不消化、没胃口?4个穴位一按就开胃!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美餐一顿后,却感觉肚子胀胀的,食物仿佛堵在胃里迟迟不消化。这不仅让人不适,还可能影响后续的进食和日常生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美餐一顿后,却感觉肚子胀胀的,食物仿佛堵在胃里迟迟不消化。这不仅让人不适,还可能影响后续的进食和日常生活。


从中医角度看,饭后腹胀、不消化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负责消化吸收食物、转运水谷精微。


若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就容易出现食积、湿阻或气滞,导致腹胀。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除了中药调理,还常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脾胃、促进气机运行,安全且有效地缓解腹胀。下面介绍4个关键穴位及其按摩方法。


水分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约一横指)。


图片1.png


原理:水分穴是任脉上的要穴,中医认为其能“分利水液,通调水道”。若腹胀因水湿停滞所致(如感觉胀满伴有沉重感),刺激此穴可帮助水湿代谢,减轻胀满。


按摩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3-5分钟,以局部微热为度。饭后30分钟后操作为宜。


天枢穴


位置:在腹部,肚脐旁开2寸(约三横指)处,左右各一。


图片2.png


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气血汇聚之处),擅长调节肠腑气机。中医认为它能升清降浊,促进肠道蠕动,对食积或气滞导致的腹胀(如嗳气、排气不畅)效果显著。


按摩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压两侧天枢穴,力度适中,由轻到重揉按3-5分钟,感觉酸胀即可。


内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和第3脚趾之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图片3.png


原理: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擅长清热化积。针对饮食过度或胃火过旺引起的腹胀(如伴有口臭、便秘),刺激此穴可消导食积、通降胃气。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穴位,每侧2-3分钟,感觉酸胀为宜。按摩时可稍用力,以能耐受为度。


下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约三横指)。


图片4.png


原理:下脘穴是任脉与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能健脾和胃、通调腹气。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如饭后胀满、食欲不振),帮助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以打圈方式揉按穴位3-5分钟,力度轻柔,局部发热即可。


按摩小贴士


●上述穴位最好在饭后30分钟至1小时按摩,避免饭后立即操作。


●配合腹部顺时针打圈按摩(以脐为中心),效果更佳。


●孕妇、腹部皮肤损伤或炎症者避免按摩。


●饭后散步有助于身体气机运行,腹胀不消化的人可在饭后1小时散步或劳作来缓解症状。


通过穴位按摩,我们可以借助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缓解腹胀。但如果长期或反复出现消化不良,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系统调理。愿大家都能脾胃和畅,享受健康美食!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