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自带的“晕车药”,4个穴位,缓解晕车效果神奇! - 健康之初


人体自带的“晕车药”,4个穴位,缓解晕车效果神奇!

核心提示:暑假旅游旺季,无论是全家自驾出游还是跟团旅行,总有人被晕车困扰。看着窗外美景却头晕目眩、恶心欲吐,这种体验让旅途乐趣大打折扣。

暑假旅游旺季,无论是全家自驾出游还是跟团旅行,总有人被晕车困扰。看着窗外美景却头晕目眩、恶心欲吐,这种体验让旅途乐趣大打折扣。


其实,我们的身体自带了“晕车药”——几个简单穴位就能有效缓解不适。无副作用、随时可操作,是旅行防晕车的理想选择。


中医怎么看晕车?


从中医角度看,晕车(又称“晕动病”)主要与“肝气犯胃”“清阳不升”有关。当车辆颠簸、急转或加减速频繁时,人体的平衡感受器(如内耳前庭)受到异常刺激,导致气血运行紊乱。


●肝主疏泄,负责调节气机,若肝气不畅,容易横逆犯胃,引发恶心、呕吐。


●脾胃虚弱的人更容易晕车,因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胃功能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症状。


●心神不宁也会加重晕车反应,比如紧张、焦虑时,气血运行更加不畅,晕车症状更明显。


因此,中医缓解晕车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疏肝和胃、宁心安神。下面介绍四个特效穴位,帮助您轻松应对旅途不适。


常用防晕车穴位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并拢时肌肉最高点即是。


图片1.png


功效: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按摩能调和气血、镇静安神,特别对恶心呕吐有显著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另一手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可双侧交替进行。建议乘车前15分钟开始按压,途中每隔半小时重复一次。


内关穴


位置:在腕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图片2.png


功效: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之效,能有效缓解晕车引起的胸闷、心慌和恶心感。


按摩方法:拇指指尖垂直按压,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可配合轻柔旋转按摩,每侧2-3分钟。特别适合在车辆转弯、颠簸前提前按压预防。


太阳穴


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图片3.png


功效:按摩此穴可疏通头部气血、提神醒脑,缓解晕车导致的头昏脑涨、视物模糊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指腹同时轻柔打圈按摩,力度不宜过重。可与深呼吸配合,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2分钟。注意避免指甲直接掐按皮肤。


鸠尾穴


位置:在上腹部,胸骨剑突下1寸(约拇指宽度),前正中线上。


图片4.png


功效:属任脉要穴,按摩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对晕车引发的上腹部不适、反胃有明显改善作用。


按摩方法:乘车时可用中指指腹轻柔按压,配合缓慢腹式呼吸。建议采取坐姿稍向前倾的姿势,便于穴位定位和按摩。每次按压2-3分钟。


穴位按摩小贴士


●乘车前30分钟开始按摩预防效果更好;

●按摩力度以有酸胀感但不疼痛为度;

●可配合清凉油或薄荷精油增强效果;

●途中每隔40-60分钟重复按摩一次;

●配合深呼吸和远眺地平线效果更佳。


特别提醒:孕妇按摩穴位需谨慎,应避免刺激合谷穴和内关穴;有严重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按摩力度宜轻。


若出现持续呕吐不止或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