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几千年的中医防疫香囊究竟有何妙用? - 健康之初


流传几千年的中医防疫香囊究竟有何妙用?

核心提示: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佩戴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

中医药与传染病的斗争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中药香囊疗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疾病可以从口、鼻进入人体,佩戴香囊治疗疾病的做法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根据药方不同,佩戴香囊可以用来防治感冒、咳嗽、胸闷、心痛、眩晕、失眠、驱蚊、增强免疫力等等。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而中药香囊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为预防时疫发挥着作用。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佩戴香囊,有“避疫气,令人不染”之效。《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也说: “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表明芳香之气能通过匡扶正气、祛除浊气起到防治疾病作用。

香囊的来源

常常听老人说:“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中国的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香囊文化,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各种文化信息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社会习俗。中药香囊源于传统医学“衣冠疗法”,通过口鼻吸人、皮肤、经络吸收而发挥避秽浊、防治疾病的功效。

佩囊最初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上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后来人们在佩囊中放入香草、香料,逐渐成为现在的香囊,再配以不同的中药方组制成中药香囊随身佩戴,又称香佩疗法或衣冠疗法,是中医药熏法的一种。

《屈原·离骚》中便有记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可见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佩香习俗。在古代,佩戴盛有香草的香囊,并不是女性的专利,在男子中也一样普遍。在汉代,尚书郎必须“怀香袖兰”,一身香气地觐见、侍奉天子,以示敬意。“君子之修身,外修其容,内正其心。《左氏辨·欧阳修》”,佩戴香囊用以掩盖身体的异味,已成为君子之间基本的社交礼仪,香水的发明最初也是由此缘由,但现在香水的成分多由化学物质组成,多用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香囊的使用方法

通常佩挂于胸前,时时嗅之,佩戴时放在上衣口袋或者吊在胸前、腰际、肚脐处等,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囊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亦可佩挂室内、车内、枕边等,不定时嗅闻,至少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1分钟。

有效期:

每个香囊可使用2周左右,或至气味变淡消失。

疗程:

可佩戴至疾病明显好转或痊愈;用于预防疾病可长期佩戴;用于防流感、避瘟则以度过疾病流行期为宜。在使用香囊过程中,可时不时轻轻抖动香囊,促进香气的散发。使用时不要零距离闻香,以佩戴、悬挂让香味自然散发为宜。此外,中药香囊作为纯天然芳香疗法制品,香气一般只能持续15~30天。香气一旦消失,也就失去了防病功效,要注意及时更换。

适用人群:

儿童、成人均可使用,孕妇慎用。

为大家介绍几个香囊小方

1、防疫(流感)香囊方

檀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紫苏、藿香、石菖蒲、冰片等。
作用:祛风除湿、健脾和胃、行气活血。鼓舞正气、驱邪避秽。
用法:将以上药物碎末装入纱布或无纺布袋后放入香囊袋随身佩戴、挂在车内或床头

2、驱蚊香囊方

艾叶、丁香、陈皮、天竺葵、薄荷(冰片)等
作用:芳香舒心,驱蚊止痒
用法:将以上药碎末,药末装入纱布或无纺布袋再放入香囊袋,随身佩戴或置于枕边。

3、舒畅鼻炎香囊方

辛夷、苍耳子、薄荷、白芷、细辛等
作用:散寒化湿,宣畅鼻窍。
用法:将以上药碎末,药末装入纱布或无纺布袋再放入香囊袋,随身佩戴或置于枕边。

4、安神助眠香囊方

檀香、丁香、合欢皮、艾叶、陈皮等
作用:行气解郁,养心安神助眠。
用法:将以上药碎末,药末装入纱布或无纺布袋再放入香囊袋,睡觉时置于枕边。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