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患者多按这4个穴位,降脂、消肿、健运脾胃
高血脂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外,中医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调理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脂质代谢,帮助改善高血脂症状。
今天,我们介绍4个常用的降血脂穴位,按摩方法简单易上手,自己在家就可以做。
阴陵泉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正坐屈膝,沿胫骨内侧向上摸,在膝盖下方凹陷处即为阴陵泉穴。
降脂原理: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利湿、促进代谢的作用。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停滞,易生痰湿,从而导致血脂升高。
刺激阴陵泉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帮助分解和代谢体内多余的脂质,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按揉穴位,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2-3次。
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取穴时,可沿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推,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即为太冲穴。
降脂原理: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具有疏肝解郁、调节气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高血脂属于“血瘀”、“痰浊”范畴,按摩太冲穴可使肝气调达,帮助身体气机恢复正常,从而运化痰湿,起到降脂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压力、肝气郁结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刺激太冲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辅助降低血脂。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垂直按揉,力度稍重,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2-3分钟,每日可多次进行。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三焦俞穴
位置: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
取穴时,可先找到两侧髂嵴(骨盆)最高点连线(约第四腰椎),再向上数三个棘突即为第一腰椎,旁开两横指处即为三焦俞穴。
降脂原理:三焦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可通利三焦,疏调水道。中医认为,人体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吸收离不开上、中、下三焦的协同作用。
三焦协调,身体的吸收代谢功能才会好。按摩三焦俞穴对能让三焦协调,促进水液代谢,帮助清除体内多余的脂质,从而降低血脂、改善水肿。
按摩手法:可用拇指指腹或掌根按揉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1-2次。
丰隆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取穴时,可先找到外踝尖与膝盖外侧凹陷连线的中点,再向胫骨方向移动约两横指。
降脂原理: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通脾胃二经,可健胃运脾,具有化痰祛湿、降浊通便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高血脂实质上为血脉中淤留的痰浊之邪,而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健运有助于化痰祛瘀。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丰隆穴可以调节脂蛋白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对高血脂有较好的辅助调理作用。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或环形揉动穴位,力度稍大,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2次。配合敲打胆经(大腿外侧),效果更佳。
如果在穴位按摩时感觉异常酸痛,可以减轻按摩力道,每天坚持按摩,直至酸痛感消失,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
如果感觉穴位按摩效果有限,可以就医进行穴位针灸、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