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我们不会成为三鹿第二
“瘦肉精事件”后,双汇方面首度作出回应,称加强生猪检测外,将大力发展自己的养猪产业。
3月17日,在位于漯河市区的双汇连锁店内摆放的双汇肉制品。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事情曝光后,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在这起“瘦肉精”事件中,双汇集团曾先后两次发表声明,向公众致歉。而一直未曾露面的该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万隆23日在“双汇集团落实两个声明、确保食品安全全国视频会议”上首度公开回应相关事宜。
他表示,针对‘瘦肉精’抽样检测存在的风险,公司决定不惜成本,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确保生猪100%全检,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放心产品。
据了解,双汇已将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下一步我们要大量发展养殖业,加强双汇对产业链的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事件发生后,双汇开始被质疑产业链缺口,虽有屠宰、加工与销售的优势,却缺乏养殖这一重要源头环节,其生猪主要来源是对外收购。
双汇集团将加快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双汇的产业链,提高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确保产品安全。未来,我们会屠宰场建到哪里,养殖基地就会建到哪里。而且,我们的养殖规模会很大,至少50万头。
回应:“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的区别
《21世纪》:很多消费者认为此次事件的程度等同于三聚氰胺,将双汇等同于三鹿,你怎么看?
万隆:我们认为,“瘦肉精”事件与“三聚氰胺”事件,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的,“瘦肉精”是别人所为。
其次,抽检标准有漏洞。济源双汇已经按有关标准履行了抽检程序,在目前的养殖业大环境下,屠宰业执行抽检而不是100%全检,就存在着风险和隐患,标准有问题。
3月15日以来,北京按照2008年奥运会时的标准进行检测,全国52个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双汇几百种产品进行抽检,双汇产品全部合格,无一例有“瘦肉精”。问题就在济源一家工厂,基于全国检验的结果,我们对恢复双汇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