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睡早起并不正确,《黄帝内经》揭示的四季睡眠真相 - 健康之初


早睡早起并不正确,《黄帝内经》揭示的四季睡眠真相

核心提示:当我们翻开《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典籍的瑰宝,会发现古人对睡眠的认知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各有其序,睡眠亦需因时而变。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早睡早起” 被无数健康指南反复强调,仿佛成了通往健康的唯一路径。人们戴着智能手环,计算着入睡与苏醒的时刻,试图用标准化的作息对抗日益紧绷的身心。


但当我们翻开《黄帝内经》这部中医典籍的瑰宝,会发现古人对睡眠的认知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邃——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各有其序,睡眠亦需因时而变。


符合中医理念的四季作息



春季:夜卧早起,与春同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黄帝内经》


图片1.png


睡眠时间:中医认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此时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可以适当“夜卧早起”,但不宜晚于23点,早晨6-7点起床为宜


活动建议:起床后宜在庭院或公园缓步行走,舒展身体。


夏季:晚睡早起,无厌于日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黄帝内经》


睡眠时间:夏季阳气旺盛,白昼时间长,人体也应相应调整,可“夜卧早起”,晚间23点前入睡,早晨5-6点起床。


午休建议:夏季宜安排30分钟左右的午休,补充夜间减少的睡眠。


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


睡眠时间: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应以“收”为原则。作息调整为“早卧早起”,建议22点前入睡,6点左右起床。


活动建议:早晨可进行深呼吸练习,增强肺功能。


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


图片2.png


睡眠时间:冬季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季节,养生应以“藏”为主。提倡“早卧晚起”,建议21-22点入睡,早晨7-8点日出后起床。


活动建议:避免过早外出晨练,待阳光充足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睡眠的通用原则


除了季节特异性调整外,关于睡眠,中医养生还有一些通用原则:


1. 睡眠质量重于时长:无论何时,深度睡眠比单纯延长睡眠时间更重要。


2. 循序渐进调整:作息变化应逐步进行,给身体适应时间。


图片3.png


3. 重视子午觉: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是阴阳交替关键时段,尽量保证休息。


4. 结合个人体质:阳虚者冬季需特别注意保暖,阴虚者夏季需重点防暑。


生活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完全按照古法调整作息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工作作息限制:建议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靠近理想作息,如无法早睡,至少保证充足睡眠。


●电子设备干扰: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饮食影响:晚餐不宜过饱过晚,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压力管理: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等方式缓解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