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人总是在闹钟响之前醒来?真相是…… - 健康之初


焦虑的人总是在闹钟响之前醒来?真相是……

核心提示:你听说了吗,最近“焦虑的人总是在闹钟响之前醒来”这句话很火,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你听说了吗,最近“焦虑的人总是在闹钟响之前醒来”这句话很火,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为什么我们会在闹钟响之前醒?


很多人都会在闹钟响之前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人体生物钟


人体内部存在一个精密的生物钟系统,科学上称为“昼夜节律”。这个内在时钟由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控制,它会对环境光线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我们的睡眠-觉醒周期。


图片1.png


生活作息非常规律的人,会在闹钟响之前的三五分钟或每天固定时间醒来,这是人体昼夜节律形成的标志。


激素分泌


在预期压力事件(如重要会议或考试)前,人体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这种激素能够让人提前醒来。


德国吕贝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强烈期待第二天早上某个特定时间醒来时,体内压力激素水平会在预期醒来时间前逐渐升高,这解释了为何有时我们能“精确”地在闹钟响起前醒来。


图片2.png


这种机制本质上是健康的,体现了人体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高度协调。


过度焦虑


如果频繁比预期时间至少早30分钟醒来,尤其是伴随无法再次入睡的情况时,就可能与焦虑情绪有关。


焦虑状态会激活人体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皮质醇(一种主要的压力激素)分泌过早或过量。


正常情况下,皮质醇水平在早晨逐渐升高,帮助我们清醒;但在焦虑个体中,这种升高可能发生得过早,导致凌晨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


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焦虑本身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当的焦虑能够提高我们对潜在威胁的警觉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在工作或比赛中提升表现。


这种正常的焦虑通常与特定情境相关,程度与持续时间合理,不会显著干扰日常生活。


如果感觉自己压力过大,也可以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么提前规划,要么坦然接受最坏的结果。


如何区分焦虑情绪与焦虑症?


当焦虑发展为焦虑症时,就成为一种需要关注的精神健康问题。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等多种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焦虑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

◆持续时间过长(如广泛性焦虑障碍需持续至少6个月);

◆导致明显的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

◆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耳鸣等)。


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例,患者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过度担忧,且难以控制这种担忧。并伴随坐立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等症状。


图片3.png


这种状态不是偶尔出现,而是长期存在,显著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区分正常焦虑与病理性焦虑症并非易事,但以下几个信号可能提示需要专业评估:


◆时间标准:焦虑情绪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且多数时间都感到不安。


◆强度标准:焦虑强度明显超出实际情况所需,如因小事极度担忧。


◆功能影响:工作表现下降、回避社交活动、人际关系受损。


◆躯体症状:经常出现心悸、头痛、胃肠道不适等无明显生理原因的症状。


◆睡眠模式:持续入睡困难或早醒,且因此影响白天的工作和生活。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