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养对了才能养寿,这些养生误区要知道! - 健康之初


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养对了才能养寿,这些养生误区要知道!

核心提示:中医养生指的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70岁以后,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这时候如果身体依旧很健康,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然而事实却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都被各种慢性疾病缠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等常见病,还有骨质疏松、关节炎、痛风等,当然也有眼花耳鸣、牙齿松动等,这些虽然短时间内不致命,却会让老人饱受折磨。

所以说,如果70岁的时候,还很健康,一定要关注一些养生知识。不过,也有人对养生心生怀疑,因为一生专注养生的专家,太极拳家梅墨生只活了59岁;提出断食排毒养生,自称为“自然疗法大师”的林海峰只活到了51岁…这些也都是活生生的案例。正因如此,有些老年人会认为越养生,越折寿。

 shutterstock_1022974096.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养生养对了,才能养寿!

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宁愿吃剩菜剩饭,省吃俭用也要靠保健品续命,这不是养生;生病不去医院,小病靠扛,大病靠自然疗法,这不是养生;断食排毒,辟谷养生,这不是养生…之所以有些人的身体越养越差,不是养生的错,只是他们的养生不是真正的养生。所谓的伪养生不仅会坑人坑钱财,还有可能要人命。

不过,也有些人是真正的在养生,比如梅墨生,12岁学习内家拳,25岁学习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养生专家。这样的人也只活到59岁,不是养生的错。只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长寿与否也不是单一因素就能决定的,要不然也不会有烟酒不离还能活到100岁的老人。有些人天生有长寿基因,所以即便不养生也很长寿,可是有些人天生体质差,易生病,加上年轻时不注意,等到老了再养生也晚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任何人,如果能做到真正的 养生,肯定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70岁以后,应该如何养生?

关于养生,中医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中医养生指的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实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强调的治未病防未病,就是根本的养生之道。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在于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不仅适合于老年人,还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亚健康人群,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样要注意养生。

中医养生大致分为,起居养生、膳食养生、睡眠养生、情志养生、经络养生、体质养生、四季养生、药物养生等等,其实就是从生活习惯和中医调理入手来进行的。

 742277101_medium.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首先,最健康的养生其实是生活。

我们常说,养肝即养寿,养肾即养寿,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的健康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拿养肝来说,中医讲卧则血归于肝,就是说睡眠对养肝很重要;怒则伤肝,意思是说情绪的管理对养肝至关重要。所以说,最健康的养生方式其实是生活的管理。

1、起居养生强调要规律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老年人睡眠时间会少一些,但也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2、膳食养生强调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中医讲药食同源,很多食物不仅有食用价值,更有药用价值。老年人饮食在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的同时,也得有所节制,有所选择,最起码要控制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控制总热量摄入,多吃一些健康的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加工食物等。

3、情志养生强调对情绪的管理,要学会纾解压力,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常笑笑。

4、运动养生强调通过运动强身健体,老年人不应该整天呆在家里,要多运动,通过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增强抗病力,还能帮助调节情绪,是很好的养生方式。

其次,老年人养生也得注意适时调理。

老年人很容易被各种慢性疾病困扰,而且本身就因为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退化,各个器官都大不如从前了,这时候抵抗力下降了,体质更差,更虚弱,所以需要适时地进行调理。但是,调理不是滥用保健品,更不是滥用药物。

中医的调理重在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像是一些中医养生法,如按摩、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敷贴等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另外,中医讲究 阴阳平衡,很多人得病也是阴阳失衡所致,可服用一些中成药调理。当然,对于已经身患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还需注意严格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治疗,另外还需定期复查。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