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莫怕 多管齐下治疗有特效
很多朋友们看到影像学检查报告单上写有“骨质疏松”或“退变”等字样,就开始担心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骨质疏松真有那么恐怖么?老百姓为何普遍担心自己罹患骨科类疾病呢?其实,从身边小事做起,是能够做到将病灶扼杀于摇篮之中的。
最佳预防措施是要两手一齐抓:一、提高骨量,改善骨质量,减缓衰老;二、降低跌倒率。
综合防治方法是:
(一)进行运动锻炼,老人每天大约运动半个小时,每周三到五次,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不太激烈的户外运动;
(二)每天至少花上半个小时,带着正确的姿势晒晒太阳;
(三)确保合理饮食和充足营养(含钙和维生素D),养成康好的生活习惯,忌烟、忌酒,不喝过浓咖啡以及吃含盐太多的食物;
(四)控制长期使用利尿药、激素及继发性OP;
(五)防止跌倒及意外损伤;
(六)定期接受骨质疏松检查。
骨质疏松治疗应内外结合,钙剂+VD+特效药物多管齐下
发现患有骨质疏松症应该及早寻找有关专家问诊,结合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来进行,骨质疏松防治的基础药物主要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主要运用药物是雌激素补充剂、降钙素、二磷酸盐、锶盐,那如何进行合理组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呢?
(一)钙剂+维生素D:基本选择;
(二)钙剂+维生素D+二膦酸盐,或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最常用手段,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
(三)雌激素+“1”:即雌激素+维生素D、雌激素+二膦酸盐或雌激素+降钙素,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对于出现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具体的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外固定、脊柱骨折椎体成形术PVP、PKP、髋部骨折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针对不同病症采取不同方法。
打破骨质疏松防治误区,理性面对专业化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与诸多老年病关系密切,在千方百计对老年病进行调理的同时应该不忘对骨骼进行保养,只有骨骼恢复了活力,健康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受常识性理解局限,普通大众对骨质疏松存有诸多误区:
(一)用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会患癌症
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对同时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患者,才会按医嘱服用雌激素来合理代替治疗,并会要求每半年内作一次子宫、乳腺和卵巢检查,同时遵照低剂量、短期、定期随访的原则服用,将能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
(二)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骨头含有大量脂肪,经常饮食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三)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其实骨质疏松与骨峰值有关,20-40岁时将达到最高的骨量和最好的骨质,但若因种种因素,不注意骨骼健康,骨质疏松同样会侵犯年轻人,只是40岁以后,骨流失速度超过骨形成,年龄增加,患骨质疏松风险增大而已;
(四)骨质疏松患者需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将加重骨质疏松,正确的做法应是努力选择户外且力所能及的运动进行;
(五)盲目相信广告
现在市面上存在诸多带有误导性的促销检查活动及严重失实的广告语,但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对大众进行错误引导;
(六)骨质疏松属于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骨质疏松虽然是老年病,但事实是人人皆可能患之也可能顺利逃之,关键是从年轻时开始,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到老年,即使有症状也会减轻;健康之初(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