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的是汗,耗的是血!用好这3个穴位,滋阴清热,远离盗汗失眠
上了年纪以后,你有没有这种症状?明明没有很热,睡一觉醒来后发现床单被褥都湿透了。
这就是盗汗,指在睡眠中出汗,醒后汗止。与气温太高或被褥太厚没有关系,是身体阴虚火旺导致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汗多点没什么,其实出汗伤的是津液。《灵枢·营卫生会》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指出血液与汗液在物质基础上同属阴液,过度出汗会耗伤津血。
而且盗汗不单纯是偷偷出汗,还伴随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舌燥、烦躁易怒、大便干硬、小便短黄等症状。
今天介绍3个缓解盗汗的重要穴位,三个穴位同用,帮助你摆脱盗汗,一身轻松。
阴郄穴,养心敛汗
位置:阴郄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向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0.5寸的距离约是半个大拇指的宽度,在取穴时可以用大拇指取穴。
功效:《针灸大成·标幽赋》指出:“一泻阴郄,止盗汗。”阴郄穴具有滋养阴血、固表安神的功效,对骨蒸盗汗、心痛、惊悸、吐血、衄血有理疗功效。
按摩手法:阴郄穴有艾灸、针刺、按压、弹拨等多种理疗方法,这里介绍适用范围更广,可以自己在家按摩的按压法和弹拨法。
①按压法,用手指或点穴笔按压阴郄穴,力道以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宜。
②弹拨法,大拇指伸直,指端点于穴位上,垂直用力点压后手指关节屈曲向前,似下跪状,再弹起,如此循环,持续3秒后放松。
后溪穴,通督固表
位置:握拳时,掌横纹小拇指这一侧的尽头处、赤白肉际凹陷中就是后溪穴,左右手各1个穴位。
功效:后溪穴具有清热的功效,点按后溪穴,可以有效地清热去火,缓解了阴虚引起的内热,盗汗就止住了。
而且后溪穴是小肠经上的穴位,小肠经和心经相表里,点按后溪穴还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善盗汗。
不仅如此,按摩后溪穴还可以缓解颈椎腰椎问题。
按摩方法:拇指关节用力点揉,每次2分钟,睡前操作最佳。
照海穴,滋阴降火
位置: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一寸处。我们取穴时找到内踝尖往下量一个横指的距离就是照海穴了。
功效:照海为足少阴肾经要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刺激此穴可滋肾水、降虚火,调理肾阴虚之盗汗、咽干、失眠。
按摩方法:拇指按压配合轻揉,每侧3分钟,睡前按摩为宜。
穴位按摩是辅助疗法,不能替代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