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该进补了,进补前,你需要知道这件事! - 健康之初


立秋该进补了,进补前,你需要知道这件事!

核心提示:秋天进补前,首先要了解,中医讲究虚则补之,不虚的人不要补。中医一般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进补首先要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对症下药,别补偏了。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虽说“立了秋,把扇丢”,但也有“早晨立秋凉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的说法。立秋后,白天往往依然炎热,夜晚较为凉爽,早晚温差大。

因此,立秋过后,没有那么酷热难耐,人们的胃口也好了起来。很多注重养生的人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进补了。但是进补前需要辨清体质,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方法也不一样。

进补前先辨体质

秋天进补前,首先要了解,中医讲究虚则补之,不虚的人不要补。中医一般将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大类。进补首先要根据各人的体质不同,对症下药,别补偏了。

气虚

《中医体质学》提出气虚体质是指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症状表现为:肌肉松软,性格内向、胆小、情绪不稳定,平素气短懒言、语声低微、精神不振、身疲乏力,不耐风寒暑邪,抗病能力较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为主要表现。

气虚体质秋天进补可选黄芪、党参、阿胶、山药、大枣等,通过合理的药膳、饮茶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可以选择参苓粥,参枣米饭,黄芪阿胶粥,山药粳米粥,参芪暖身茶,黑茶等。

血虚

血虚证是中医常见的证候,涉及单一性的心血虚证或肝血虚证、心肝血虚证或心脾血虚证等,临床表现有以肌肤、毛发、爪、甲、舌象色泽客观变化为主,也有以月经量少而淡为主,同时又可具有心悸、多梦、视物昏花等症状。

血虚进补前,首先要明确血虚的原因。若因病致虚,去病为要,病去则虚者亦生,断不可骤进蛮补,补住其邪,使邪气反留连而不去。也就是说若是因为胃出血、外伤、流产等导致的血虚,首先要治疗原发疾病,之后再根据需要进补。

四物汤是目前公认的补血基本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指出此方能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

5598.jpg

阴虚

阴虚体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类型。熬夜频繁、纵欲耗精、情绪易怒、喜食辛辣等不良生活方式,伤体内阴液,导致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平素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易患咳嗽、消渴、闭经、内伤发热等病证。

阴虚体质需要滋补肾阴,壮水制火。想进补的话,适合清补,可选润肺生津的木耳、补而不滞的山药、清心润肺的百合等。也可以选择阿胶,补血、滋阴、润肺、止血,保津即以保血,养血即可生津,是调节阴虚体质的常用药。

阳虚

阳虚型体质是因机体阳气不足,引起各种虚寒症状的体质类型。多形体白胖,肌肉松软。常见症状表现如:精神不振、平素畏冷、面色白、目胞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睡眠偏多、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

中老年男性开始阳气衰弱,尤其到了老年,阳气衰弱普遍。常年畏寒怕冷,一年四季手脚冰凉,还有些人总爱感冒,易疲劳,常拉肚子,这些都是阳气衰弱的表现。

阳虚体质可于膳食中适当增加牛肉、羊肉、鸡肉、鳝鱼、虾等肉类比例,煲汤、煮糖水时可适当加入黑豆、核桃、栗子、黑枣、桂圆等甘温补阳之品,而诸如韭菜、生姜、芥末、花椒、胡椒、葱、蒜等调味配菜性味偏于辛温,也有助阳的作用。忌食生冷之物。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补法也不尽相同。进补前,如果拿不准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体质,建议先请 专业中医师帮你判断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