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生病,家长一定要学会这两点 - 健康之初


孩子总生病,家长一定要学会这两点

核心提示:如果家里的孩子体质羸弱,消化不良,经常出现食积、感冒、腹泻这些问题,还得从脾胃和正气找答案。正气不足则会出现换季感冒、咳嗽、腹泻;脾胃虚弱则会出现消化不良、食积、越吃越瘦或者特别容易胖等问题。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孩子是家族人丁的延续,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基于这个理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真是掏心窝子的,唯恐孩子有一丝委屈和闪失,尤其是隔辈亲。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小孙孙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就容易溺爱孩子。

出于对孩子的溺爱,生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即使孩子不想吃了也要硬塞几口,造成很多孩子被“吃撑”,中医称作食积。老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情况下,小孩子饿一点不是坏事。如果家里的孩子体质羸弱,消化不良,经常出现食积、感冒、腹泻这些问题,还得从脾胃和正气找答案。正气不足则会出现换季感冒、咳嗽、腹泻;脾胃虚弱则会出现消化不良、食积、越吃越瘦或者特别容易胖等问题。

那如何滋补脾胃呢?今天就介绍两个方法,可以经常给孩子操作。

2020-12-18-11-01-45-5fdc1b997e79a.jpg

饮食:

平时饮食上可以给孩子吃些健脾益气、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南瓜、山药、莲子、栗子、红薯、胡萝卜、牛肉、鲈鱼等。简单一点的,像米粥就非常适合小朋友调补脾胃。每天早晨给孩子喝一碗米粥,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特别是粥上面漂浮的那层米油,对身体有很大的补益效果。

推拿:

摩腹

摩腹就是揉肚子,很多人觉得简单,认为没有什么功效。其实,腹被誉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因此,摩腹能够调节脏腑的经气运行,还能促进运化,帮助孩子消化吸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每天给孩子摩腹,能够胃肠通畅、气血顺畅。

捏脊

捏脊也是常用推拿手法,很多人在小儿出现外感或者积食的时候会给孩子捏脊,那您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捏脊还有别的功效吗?

捏脊是在后背的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上捏脊是从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便秘的治疗。

20200725235033-5f1c54c93b140.jpg

平时保健用的捏脊,由尾骨尖捏至大椎,捏三下提一下皮肤, 重复操作。每次捏脊重复3~5次,一天操作一次。

捏脊具有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的功效,几乎所有的脾胃疾病都可以应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质较弱、阳虚、 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便秘、咳喘、夜啼、自闭等症,或用于日常保健。

捏脊一般适用于八岁前的孩子,且应空腹操作,饭后不宜捏脊,且早上起床后捏脊最为适宜,因为捏脊有升发阳气的作用,早上正是人体一身之气升发之时,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发阳气太过,伤及阴气,会导致孩子烦躁不安。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