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很累?原因竟然是…… - 健康之初


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很累?原因竟然是……

核心提示:很多人明明是要网购,却刷了半天短视频;明明要看网课,却被网页上的信息吸引;更离谱的是玩了半天手机,硬是想不起来原来想干啥。

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却让我们陷入了信息的“酒池肉林”。


看不完的社交账号消息、社交圈动态以及各类短视频,将我们原本的计划一再打乱。


很多人明明是要网购,却刷了半天短视频;明明要看网课,却被网页上的信息吸引;更离谱的是玩了半天手机,硬是想不起来原来想干啥。


久而久之就导致明明什么都没干,却感觉很累。这是大脑信息过载导致的的“脑雾”状态。


信息过载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


信息过载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只会让大脑“瘫痪”。


人脑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我们的大脑被迫处理大量碎片化信息时,前额叶皮层(负责决策和注意力的区域)会在兴奋→麻木→再兴奋→再麻木中反复循环。最终会产生认知超载,导致注意力涣散、记忆困难和精神疲劳。


图片1.png


你是否因为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而出现以下情况。


虚假充实


人类大脑容易将“计划行为”与“实际行动”混淆,在心理学中,这种现象被称为“行动幻觉”。在收藏、标记、分类各种教程时,多巴胺的短暂分泌会让人产生成就感,久而久之真实的行动力反而被削弱。


仔细回想一下,是否有大量的“有用”内容在你的收藏夹里“吃灰”呢?


比较焦虑


看到同龄人的网络日常你是否会在比较中陷入自我批判,羡慕“别人”以及“别人家的对象、孩子、公婆、岳父岳母”?


社会比较理论指出,人们倾向于通过与他人对比来评价自我价值。算法推送的个别案例会触发上行社会比较,引发焦虑性信息囤积,形成“越焦虑越搜索,越搜索越焦虑”的恶性循环。


图片2.png


执行力下降


在网购或点外卖的时候,你是否有选择困难症,花大量时间浏览信息仍然不能做出购买决策?有时候信息冗余反而会导致执行力下降。


决策心理学中用“分析瘫痪”来定义这一现象,过多的选择会消耗认知资源,导致大脑前额叶皮层过载。大脑为了逃避决策压力,会本能选择“不作为”,最终陷入拖延陷阱。


这也是为什么考虑更全面的人,反而容易犹豫不决。


如何在信息过载中突围?


我们一开始浏览网页信息是为了在碎片化时间里娱乐一下,最终却陷入信息泥沼,让时间变得碎片化。如何在信息过载中突围,重新获得好状态?


实施“数字断舍离”


极简主义心理学认为,环境简化能减少认知负荷,让大脑更专注于核心任务。


定期清理不必要的APP和社交媒体关注,减少信息输入渠道。研究表明,仅仅是将手机通知关闭,就能提高工作记忆和注意力持续时间。


建议在此基础上设定每天特定时段为“无信息”时间,例如早晨起床后1小时和睡前1小时,让大脑有机会休息和整合信息。


对焦虑信息免疫


记录数字断舍离后自己的正向改变,识别引起焦虑的网络传播话术后有意识地进行“自动屏蔽”,比如“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三年后这些职业将消失”等。


图片3.png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认知重构”强调,通过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模式,用基于实证的经验替代不合理的负面联想,能避免负面信息和思维带来的不良影响。


实施“单任务处理”


有意识地一次只做一件事,即使是日常小事如吃饭或走路,也避免同时使用手机或其他数字设备。这样可以避免大脑被大量冗余信息所干扰,提高大脑的专注力,保证大脑的判断力。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