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要不要治?怎么治?4个标准7项规定教你轻松搞清楚!
正常的食管和胃接口处的贲门,起到阀门的作用,食物经口腔、食管,进入胃,通过肌肉的蠕动把食物推入胃里,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胃食管反流是指食管和胃之间连接处的贲门肌肉松弛,导致在进食后,胃酸夹带胃里的食物返回至食管,甚至引起口腔等部位的疾病。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那么,胃食管反流要不要治?
必须重视!
很多人以为胃食管反流不过就是反流、烧心,所以不在意,其实大错特错。胃食管反流导致胃酸夹带食物进到食管和咽喉处搞破坏,除了会引起食管本身的病变,如食管炎、咽喉炎以及食管溃疡等,还会引起很多全身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肺纤维化以及胸痛等,更为严重的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巴雷特食管患者在胃酸的反复刺激下,食管黏膜由正常的鳞状上皮会渐渐变成耐酸能力更强的柱状上皮,大大增加了其罹患食管腺癌的风险。
所以,千万别小看胃食管反流病,除了反流、烧心外,它还可能是“大病”的导火索。
胃食管反流有什么症状?4个标准帮你定位!
1 .胃食管反流
进食后,尤其是晚上或卧床休息时,有酸性液体或苦水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入咽部或口腔,甚至会流入鼻腔,引起刺痛。少数患者伴有胸骨后或心窝处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后背甚至胸口。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2.“烧心”
“烧心”也就是胸骨后的灼热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症状,多位于胸骨后、剑突下(腹部正中最高处),尤其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常在半卧位、躯体前屈、弯腰或剧烈运动时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
3.胃灼热、泛酸
常在进食后1 小时左右出现,进食后躺卧或剧烈运动更容易出现此症状,服用胃药(如抑酸药)后该症状会有所减轻或消失,稍微进食过热或酸性的食物,症状明显加重。
4.吞咽疼痛、困难
有严重食管炎或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吞咽疼痛,有时反流物刺激会引起食管痉挛,可发生严重剧烈胸骨后刺痛,向背、腰、肩、颈部放射,酷似心绞痛。
对比以上4 个标准,你就能够大致判断是不是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当然,如果偶尔一次发生反酸、胸骨后灼热疼痛,不要过于担心,可能是饮食不当,如进甜食、进食过饱、饱食后弯腰等所致,适当改变生活习惯就可避免。如果患者烧心、反酸、胸痛、食物反流、吞咽困难等症状发作频繁,每周大于2~3次,建议及时到消化科就诊。
一旦确诊为胃食管反流要如何治疗呢?4方面精准治疗!
1.生活心理的调理
2.药物治疗
3.内镜下的治疗
4.腹腔镜的胃底折叠术
此外,7项规定帮你控制住胃食管反流!
1.饮食清淡,戒掉不良饮食习惯,酸、辣、甜等风味浓郁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2.少量多餐,忌饱食,尽量少吃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3.减肥,控制体重。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4.饱餐后不宜马上躺下,建议进行适量运动助消化,如慢走。
5.睡觉时枕头适当垫高10—20厘米,防止夜间反酸。
6.避免穿过紧的衣服,因为腹压过高也会加重反酸症状,而且束缚太多,不利于胃开展工作将食物排空。
7.时刻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戒烟戒酒。
提醒: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疾病,由于患者对本病缺乏认识,导致本病往往出现“一高三低”的特点,即发病率高、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该类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