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咋媒体连续报道才查处? - 健康之初


“毒蘑菇”咋媒体连续报道才查处?

核心提示:“毒蘑菇”生产不是现时,据称“我们在饭店吃的蘑菇可能是两年前的!”;不是少量,一个窝点就缴获1500余桶,约2万斤;不是在小面积销售,而是“用工业盐腌起来放入大桶,发往全国各市场”;尤其是媒体连续报道,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工商部门才进行查处,监督部门动作如此的迟纯真是不可想象。

  某报曾连续刊发有关王寨路附近销售泡在小瓶消毒液中的“标本蘑菇”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经过工商部门的严查,目前该区域泡蘑菇的制售得到有效遏制。但9月11日记者随同工商人员经过暗访,在郑州市北郊的双桥村发现一个从事批发大桶蘑菇的窝点,1500余桶,约2万斤毒蘑菇被查获。

  “毒蘑菇”生产不是现时,据称“我们在饭店吃的蘑菇可能是两年前的!”;不是少量,一个窝点就缴获1500余桶,约2万斤;不是在小面积销售,而是“用工业盐腌起来放入大桶,发往全国各市场”;尤其是媒体连续报道,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工商部门才进行查处,监督部门动作如此的迟纯真是不可想象。

  要说“毒蘑菇”生产地点可能一时半会难以发现,可是其总得进原料,泡制蘑菇的工业盐是国家规定严禁食用的产品,其从出厂到销售有严格的程序,要过不少的关口,可是这一大包一大包的工业盐却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的运到生产场地;再说这生产包装的“毒蘑菇”一大桶一大桶的进行市场,入餐馆,登饭桌,这得过多少人的眼。这毒盐大进,毒蘑菇大出该弄出多大的动静。

  如今走过街头巷尾戴大盖帽者比比皆是,而当数食品监督类最多,又是工商、又是质检、又是食品监督,少说也有五、六家,可是小小的“毒蘑菇”却能过一道道关卡,避开一双双眼睛,到处洒毒、放毒。这能说是“毒蘑菇”制造者太狡猾了吗?

  “毒蘑菇”到了要媒体连续报道才来动刀子,不能不说是监督出现严重缺位,究其原因:其一是“利”字当前,鉴别蘑菇有毒无毒需要检验,需要付出成本,因而尽量的“节约”;其二是监督部门多,你看我,我看你,你推我拖,“沉默是金”互相推托责任;其三是认为工业盐虽说有害,但其是慢性中毒,不会引起突发事件,伤不了筋,动不了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出现媒体连续报道,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才迫不得已进行查处。

  据介绍,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有毒,是强致癌物质,用此泡出的蘑菇其实就是毒品,有多少人吃过此蘑菇,有多少人为此而付出代价,回想起来真是后怕,联想最近以来出现的小龙虾、金浩茶油和死而复燃的问题奶粉,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毒蘑菇”要等到媒体连续报道才惊动有关部门查处,此类问题还有多少,是什么原因导致,很值得有关部门深思。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