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五种病色看出身体疾病 - 健康之初


脸上五种病色看出身体疾病

核心提示:  都说两个陌生人见面时,最不会出错的就是谈论天气;而当两个熟人见面,话题则常常由“脸色”开始——“您今天满面红光的,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吧?”“看你脸色苍白,是不是最近没睡好啊?”其实,脸色就是一面可以看出整个人生理、心理状态的镜子。  现代人脸色越来越差 我们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所谓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变的肤色。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

  都说两个陌生人见面时,最不会出错的就是谈论天气;而当两个熟人见面,话题则常常由“脸色”开始——“您今天满面红光的,一定是有什么喜事吧?”“看你脸色苍白,是不是最近没睡好啊?”其实,脸色就是一面可以看出整个人生理、心理状态的镜子。

  现代人脸色越来越差 我们把面色分为主色、客色和病色。所谓主色,就是人一生一成不变的肤色。在黄肤色的基础上,还是有人会偏黑、偏白、偏黄,这是正常的;但在不健康的时候,出现的黄色、白色、黑色等,就是不健康的。

  中国人健康的肤色,应该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这个就是健康的黄色。

  而不健康的黄色,往往是淡黄、没有光泽的,就好像是植物缺乏养分和枯萎的样子。

  对于健康的面色, 《黄帝内经》中有非常精辟的回答,“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说的是健康的红色要像自布裹着朱砂,而不能是赭石色。

  “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健康的白色要像鹅毛一样充满光泽,不能像盐一样黯淡无光:“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说的是青要青得明润,而不能像蓝色那样晦暗。

  “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黄肤色要像薄薄的绸缎裹着雄黄、白里透黄,而不是像黄土那样干燥的黄:“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健康的黑色要像层层刷过的油亮的黑漆,不能像黑炭一样。

  除了主色之外,脸色还有客色,说的是气候、饮食、情绪变化、运动、工作环境等导致的脸色变化。比如运动后脸会泛红,寒冷的冬季脸会显得苍白,长期在户外工作,肤色会变黑等,这些也都属于正常范畴。

  如果按照我的标准‘红黄隐隐、含蓄明润’来判别,现在能拥有健康脸色的人实在不多。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越来越没有规律,熬夜晚起、吃高糖高脂的食品、烟酒不离手,都是可以从脸上显露出来的。

  而记者随机调查的20人也表示,几乎都在某一时期被身边人指出“脸色不佳”,尤其在生病、熬夜、醉酒后, “似乎第二天,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周女士就告诉记者,在经期或是工作比较繁重的年底,常常被别人说脸色“难看”, “有时会用粉底,但会显得脸更苍白,反而更不自然。”

  其实,脸色除了可以反映身体健康程度,还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面色恰到好处的红润会让人觉得精力充沛、快乐开朗;如果面色苍白或蜡黄,会让人觉得没有冲劲和斗志。

  在工作上,人们一般也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如果面色铁青,会让人觉得过于严肃或阴沉,难于沟通;如果面色过红,会让人觉得此人冲动、不够理智。

  脸上有五种病色说完主色和客色,最常见的就是病色了。人在健康状况不佳时,就会面露病色。而病色中的白、黄、红、黑、青五色,都对应着不同的身体疾患。

  白: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都是人们用来形容脸部病态的白色。中医认为。这种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