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易上火 怎样选“清火药”
南京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李文
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医师 张钟爱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江海涛
上火是机体的一种病理状态,用对清火药能有效缓解症状,一旦用错就容易伤身。然而,大多数人对不同症状该用哪种清火药并不了解。
类型:火有虚实之分
中医认为,火可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要侧重疏散,虚火则侧重滋阴。
火可出现在心、肺、肝、胃、肾等脏腑,都可用中药治疗。具体选药应考虑每一味的性味归经。首先要选寒性或凉性的药物;其次再选择药物的味。寒凉的药有苦寒、辛凉、甘寒三种,实火一般用苦寒或辛凉类;虚火一般选甘寒的药物滋阴。最后还要考虑药物的归经,比如心火常用黄连、莲子心、竹叶等;肺火常用黄芩、桑白皮,肝火常用龙胆草、川楝子。这都是为了使药物的作用更有靶向性。
火毒是火聚集后产生质变,对机体造成更大伤害,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大都需苦味药把结聚破开,如黄连、黄芩、大黄等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此外,牛黄、雄黄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功能:3种药武功高
一些中药清火作用明显,只要明确病因,单独使用时效果就较好。但这几个清火高手最拿手的领域有所区别。
黄芩最会清肺火 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因为它质地中空,和肺脏轻虚的特性相似,所以最擅长清肺火,表现为发热咳痰、烦渴多饮、肤如火燎等。此时可取黄芩10~20克,煮10分钟后放至适宜温度后口服。此外,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病症也可服黄芩,因为它善治机体上部的火盛。
肝火耳鸣用菊花 菊花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尤其能缓解肝火旺盛者的眼睛干涩症状。此外,菊花还有平肝阳的作用,头眩耳鸣者也可服。
菊花质地松散,不用煎煮也能把有效成分溶出,可以取3~5克用水冲泡代茶饮。很多苦寒药虽能清热,但用久会
伤阴,因此黄芩、黄连这样的药物只能短期服用,菊花则没有这个弊端,只要不是虚寒体质就可长期用。
肝阳上亢而头晕的人,可用菊花做枕芯,能起到清爽头面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建议装枕芯前,把菊花密封放锅里蒸一下,以杀死虫卵。
地黄清肾虚火最拿手 地黄是一味滋肾阴、清虚火的良药。肾阴虚的人常常有腰酸、五心(手脚心和内心)烦热、盗汗、头晕耳鸣等症状,如果用苦寒药会适得其反,必须用甘寒药滋阴。
地黄富含汁液,且煎出的药液质地浓厚色黑,能沉入下焦填补肾精。不过,有人服地黄后会腹泻,经常便秘者可用生地黄30克煎煮十几分钟后服;必要时用熟地黄10~15克,煎煮30分钟再服用,可避免腹泻。
成药:先看症状再选
有时一味药清火效果不佳,需要多种药联合起来组成团队(如中成药)。和武林高手分门派一样,根据清火类别的不同,这些中成药也可分成几类。
胃火 胃火的产生和饮食有关,如吃太多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表现为胃胀痛等,可用清胃散、牛黄清胃丸等。
肺火 虚火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可用百合固金丸。实火常表现为痰多色黄、黏稠、喉燥咽痛、面红口干、心烦口渴、胸满气喘,可服用牛黄清肺散、鲜竹沥等。
肝火 多与工作压力、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的激素变化有关。一般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等,有时还会感到心烦易怒、睡眠欠佳。可遵医嘱口服杞菊地黄丸,注意饮食少酸多甜,养肝、健脾、和胃。
心火 最容易出现的症状是失眠,还可表现为心悸、舌尖痛等。由于引起心火的原因比较复杂,建议咨询医生后选药,饮食上应多吃酸枣、百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脏腑上火还常分实火和虚火,很多病症都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多数人难以分清,建议使用以上药物前请中医辨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