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如何发生的?瘦人不会得高血脂?医生说,很多人都错了
提到“高血脂”,相信我们都不陌生,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高血脂的发病已经越来越普遍。虽然说,我们大多数人对“高血脂”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但对于高血脂发生的机理是不是真的了解呢?
什么是血脂?
血脂,也就是血液中的脂肪。虽然对于高血脂,各医院的检查项不尽相同,但关注的重点都一样,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一多就惹事”类型的,这三项指标一旦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梗、脑卒中、眼底静脉血栓、急性胰腺炎等疾病就容易找上门。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话,不必过于担心,它属于好的胆固醇,发挥着保护作用。
高血脂是如何发生的呢?是不是瘦人就不会得高血脂?
高血脂的发生,其实是多种因素公共作用的结果:
1、与饮食有关,摄入过多高脂、高热量食物;
2、合并心脑血管或内分泌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3、年龄增长,男性≥45岁,女性≥55岁;
4、遗传;
5、吸烟、酗酒等。
可能在多数人的眼中,只有胖的人才容易得高血脂,瘦的人就不会得高血脂。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因为高血脂会“雨露均沾”,瘦的人也有可能得高血脂。
像上面我们说到的,高血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只是其中的一项,还包括不可控因素,如遗传、年龄等;可控因素,如饮食、吸烟和其他疾病等。比如,很多瘦人吃得少,或者长期吃素,导致蛋白质缺乏。而蛋白质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将血液中的脂肪运输到各组织,如果没有足够的蛋白质进行运输、那会造成脂肪堆积,引起高血脂。
还有一些看似身材很匀称的“瘦人”,其实内脏周围已经堆积了很多脂肪,这种“隐形”肥胖是难以用肉眼发现,如果不经常体检的话,是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诱发多种慢性病的。另外,一些研究证实,长期神经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可能会引起血液胆固醇升高,导致高血脂。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首先要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入手。
1、控制饮食
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等;减少糖类的摄入,少吃一些甜品;每日食盐摄入少于6克;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
2、坚持运动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是预防高血脂的有效措施。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等。每周3至5天,每次30至60分钟。
3、戒烟限酒
完全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尽量不饮酒,若实在要喝,白酒一天不超过1两、红酒不超过2两、啤酒不超过6两。
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睡眠:抑郁、焦虑等不良心态会对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经常失眠、熬夜也不利于病情恢复。
最后,如果改善生活方式后,血脂还没达标的话,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联合药物治疗,比如使用最常见的他汀类降脂药等。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