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9年,肿瘤术后脑出血死亡,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弊大于利? - 健康之初


冠脉支架9年,肿瘤术后脑出血死亡,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弊大于利?

核心提示: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的治疗目前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长期大剂量服用带来的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对于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来讲,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需要手术的话,建议停服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再评估后择期进行手术。

孙爷爷在71岁大寿当天,喜气洋洋,他看着绕膝的儿孙,感觉非常的满足,但是吃过饭后却感觉头晕目眩,本以为休息一下就可以了,谁知直接晕倒在地。家人紧急送至医院后,诊断发现:脑部肿瘤,已开始压迫神经,准备手术切除。

医生咨询后发现,孙爷爷于9年前植入冠脉支架,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80mg每天,谨慎起见,医生在患者停用阿司匹林10天后进行手术切除,并且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相、肝肾功能均正常。术后3天患者恢复良好,四肢活动良好,术后第4天,患者突然陷入昏迷,脑部出血,医生紧急抢救,但术后1周患者还是因为脑出血不治身亡。

shutterstock_265978985.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阿司匹林自1899年上市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对脑缺血和心梗置入支架的病人,常规使用阿司匹林非常的普遍。其作为三大经典药物之一,作用非常的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治疗风湿痛,并且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或其他手术术后血栓的形成。

阿司匹林在使用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两点优势:

1.效益/风险比高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使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下降约1/4,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1/3,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1/4,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下降约1/6,因此阿司匹林作为效益/风险比非常高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的二级预防。

2.临床必需,指南推荐

①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大多数都是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因此可以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溶栓的作用。

②支架等手术后,体内添加了外来的异物,可能会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和后期的支架再狭窄,究其原因主要是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因此需要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起到预防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的作用。服用时间一般是1年,1年之后由医生进行评估是否需要继续进行服用。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增加脑出血的危险。众所周知,血栓是机体内因为血液成分的变化而发生析出、凝固和凝固成的固体状物质。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OX-1活性,从而减少血栓素A2(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

药片 (3).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临床试验研究证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化酶活性的80%以上,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肝脏形成凝血酶原和血小板的蛋白质合成。

弊端: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250mg每天的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是未服用阿司匹林病人的2.5倍,阿司匹林是导致脑出血及预后不良反应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国人来讲,小剂量阿司匹林(≤150mg每天)服用28个月以内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中到大剂量(≥160mg每天)的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并且服用时间超过28个月,脑出血的风险相应的增加。

阿司匹林用于抗血小板的治疗目前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长期大剂量服用带来的风险也是需要考虑的。对于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来讲,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需要手术的话,建议停服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再评估后择期进行手术。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