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加大对民营医院监管
人们期盼已久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终于公布并于近日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该方案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与主要措施等,确定了公立卫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全体国民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记者近日在乌鲁木齐市内的几家医院,与多位管理者就新医改方案进行了探讨。
建议一:用好政策稳定基层医疗队伍
乌市友谊医院副院长关平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医改要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多年来新疆医疗行业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现象,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从乌市的大医院往内地调动;地州、县医院的往乌鲁木齐调动。这样就拉大了西部与发达地区、大城市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造成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层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有限,许多农牧区群众不得不集中到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基层群众到大医院看病医疗费用高,还要增加交通、食宿等方面的开销。
要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国家应当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应出台一定的优惠政策,稳定、培训基层医疗队伍。并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大医院的专家到基层工作一段时间,这样既可以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又能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建议二:提高社区医疗技术水平
采访中,关平安认为:从2006年起国家鼓励各省推广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但收效并不大。原因之一是社区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医疗水平影响了就诊率;二是医疗保险没有全面配合,也影响就诊率,比如商业保险不报销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医药费;三是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私营性质,由于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这些原因都影响了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希望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的推广步伐。
建议三:加大对民营医院的监管
民营医院希望政府加大对此机构的引导与监管力度。乌市天山医院副院长吕世福认为:虽然民营医院近几年在不断增加,方便了群众就诊,但这类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应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力度,从而使其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化经营。
乌鲁木齐博爱医院院长刘寅生还列举了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一些民营医院挂靠非营利性大医院,以享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优惠政策。还有的民营医院打着义诊、免费检查的幌子吸引患者,采取无病小治、小病大治的手段谋利。还有一些民营医院套取基本医疗保险金,比如套取住院床位费等。
建议四:通过切实措施规范药品市场
近几年来,大医院与小医院、医院与药店之间,往往同一种规格的药品价格上却有差距,吕世福认为,药品价格高也是造成看病贵的一个主要原因。他说,一些患者到医院看病、去药店买药,为的是少花钱。但如果患者买的是针剂,去医院或诊所去打针往往被拒绝。希望政府通过出台切实措施,规范药品市场,减轻群众医疗负担。
对药店销售生活用品的现象,吕世福建议药监部门、医保部门要联合进行治理,规范药店的经营行为,使参加医疗保险的群众做到“专款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