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减重中心:让减重手术成为肥胖症患者福音!
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国内目前的减肥领域现状实在不为过,形式多样的减重方法让肥胖症患者不胜其扰,而对这些方法缺乏系统了解的他们往往会被误导,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减重方法,最终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钱花了,而病情却没有得到改善,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着。
怎么才能摆脱肥胖症的纠缠?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症结解决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亚太减重中心主任戴晓江在回答笔者的提问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答。
笔者:戴主任,您好!减重手术从诞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但是对于中国最广大的肥胖症患者而言,这还是一个比较新奇的事物,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减重手术的历史吗?
亚太减重中心主任戴晓江:减重手术这一课题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外科医师Pories偶然发现减肥手术可以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并在1995年报道他们一项长达14年的研究结果,而从此刻开始,减重手术就进入了临床实施阶段。有数据显示,减重手术对肥胖型的2型糖尿病治 愈率达到83%,这无疑开辟了一条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途径。而在2016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年会上公布一项研究指出,一些患者在减重手术治疗后3年期间,至少在1个神经认知领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人员分析了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众多神经认知领域中,减重手术后改善最明显的是记忆功能。
笔者:从您的描述中,我们对减重手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让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个成熟的减重方式在中国的推广和普及却似乎步履维艰,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亚太减重中心主任戴晓江:应该说,中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广大的肥胖症患者群体,2014年,中国的肥胖人口就以8960万之众位居世界首位,超越8780万肥胖症患者的美国。但是另一方面的数据对比却是很残酷的,经过近60年的发展,减重和糖尿病外科在美国已经成为成熟的学科,2015年手术量近32万例,而中国2015年减重手术量仅为7000例。无数本应得到减重手术诊治的患者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手术带给自己的便利。
这不是偶然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的是两点,首先,减重手术技术进入国内的时间比国际起步时间晚,以亚太减重中心为例,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国内开展减重手术治疗肥,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外科团队之一,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糖尿病的微创手术治疗,完成华南地区首例腹腔镜下糖尿病手术。但是,这些令人振奋的信息却没有通过有效的渠道让更多的肥胖症患者知晓,这是一种先天的劣势;其次,从认知到信任的过程在国内推进起来也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过多的减肥方法让鱼目混珠成了可能,缺乏辨识能力的消费者一旦被某种方法误导后就会从此陡生戒备,也因此对减重手术失去了尝试的信心。
笔者:虽然现在很多人是被肥胖症、糖尿病等困扰,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病症将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巨大威胁,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肥胖症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可治可不治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判断。您认为怎么才能让减重手术得到更加客观的认识,为需要的患者带来福利?
亚太减重中心主任戴晓江:减重已经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事情,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所以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来推进。我们真诚地期待所有的减重领域同行能够真正践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宗旨,提升自己及其团队的专业素养,让患者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减重方法,不走弯路,让功利远离医疗这个圣洁的区域。
笔者:您对减重手术的未来发展有什么预期呢?
亚太减重中心主任戴晓江: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微创减重手术的发展,减重手术在近年来呈现跳跃式的发展,从目前看来,减重手术不但是病态性肥胖患者目前唯 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发展为代谢性手术,为难治性的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的减重手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及发展,已成为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新的代谢性手术仍在不断地发展,预期对未来糖尿病的治疗会有很大的突破,减重外科的专科化发展则是减重手术蓬勃发展后的必然趋势,独立的减重外科可以专注于减重手术的服务以及质量提升,对减重及代谢手术的专业训练以及研究发展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这个领域的领军者,亚太减重中心期待与同行的交流,也希望更多的患者在这里得到痊 愈。对医学的热爱让我们有了前进的目标,从事减重手术,普及减重手术,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事业。
笔者:谢谢戴晓江主任,谢谢亚太减重中心。
(免责声明:昆山鸿富通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本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深度热点专栏文章投诉电话:0512-36684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