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医疗集团董事长郭雨桥出席东方智慧高峰论坛谈美华变革之路
日前,2017年第八届智慧经济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传统产业探索出路,新兴经济立足未稳之际,论坛基于互联网背景,围绕《出路·变革》的主题,就传统企业的变革和出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论坛嘉宾包括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创始人南柏先生、纽约大学教授克莱·舍基(Clay Shirky)、美华医疗集团董事长郭雨桥、艺术家徽雕大师查嵘、单仁资讯董事长单仁、云学堂创始人卢睿泽、九城教育创始人靳琪等人。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名企业家济济一堂,认真聆听了众位国内外大咖充满智慧的分享。其中,美华董事长郭雨桥先生从实干家的角度讲述了美华的变革。
探索中寻找出路,从改变生产关系开始
郭董是医生出身,他自谈受西方医学影响很深,从一个遵循循证医学的医生到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这一过程中,国学智慧让他受益匪浅。
医院是一个再传统不过的行业,在现代如何寻求变革呢?郭医生道:200年前,中国无所谓西方医学,只有中医;西方医学是晚清才经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但是新中国建立后,大陆的西方医学就失去了从前的原汁原味,只有设备与知识上的更新,而失去了西方医学的真正精神。所以,变革对于医疗领域来说从来都不难,只需要将真正的西方医学文化、精神引入即可。
西方医学与国内最 大的差异就在于生产关系的不同。在国内,患者相对于医院来说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美华引入美式私家医疗,其本质就是改变生产关系,化患者的被动身份为主动身份,从患者围着医院转变为医院围着病人转。在美华的子品牌沃德医疗中心,更是在此之外,还把医生从雇员身份转变为老板身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小步升级。
私家医疗服务模式和它的三根支柱
郭医生谈到为什么近200年,西医成为主流服务模式?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中医的模糊、主观和复杂,西医是循证医学,具有可复制性、可普及性。但是中国大陆的西医在文化和系统的迭代上都要落后于西方医学,目前,国内还是雇佣模式为主流;而走出国门的主流西方医学则是开放式的平台模式。美华所做的就是把先进的西方医学生产关系模式在国内落地,提倡私家医疗服务。
私家医疗的本质就是患方由被动转为主动,从病人围着医院转变为医院围着病人转。具体而言,私家医疗服务有三根支柱,分别是:1、医院/医生的立场永远与患方一致——主客易位,将患者由被动转为主动;2、标准化行医——导入西方医学标准的服务,遵循循证医学;3、不间断的连贯服务——医生与患者之间拥有永恒的、不间断的联系,随时随地待命服务。只有实现了这三点,才是真正的私家医疗。
做企业是一场修行:融入感受,得到信任,赢得忠诚 。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但是国内主流的医学模式是只顾“身”,从功能上进行满足。而私家医疗服务则是兼顾功能+感受,把患者的“眼耳鼻舌身意”都照顾到。
郭医生谈到一个例子。他曾经在凌晨3点接到一位病人的电话。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半夜在自己的洗碗机里发现一只死老鼠,因此大为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到自己肚子里宝宝的安全?于是立刻打电话寻求医生的帮助。郭医生也丝毫没有不满的给予了耐心的解答。这种连贯性的服务是只有私家医疗服务才能给予的。
还有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摔下床的7月大的baby来美华看诊,恰好是一位刚从公立医院过来不久的医生接诊。这位医生检查后和妈妈说:孩子没事!我们家孩子也是从小从床上掉下来很多次,小孩都是这样长大的。妈妈离开医生诊室后当即到护士台要求换医生,投诉说这个医生看的太差了。医生很不解:我已经做过检查了呀,跟妈妈说孩子没事了。这事情做的没差呀,妈妈为什么不满意?不仅不解而且委屈。
对此,郭医生的回答是:这位医生没有了解私家医疗服务的本质,他没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考虑。对于医生来说,孩子掉下床是一件小case,但是对于妈妈来说,却是一件大的不能再大的大事。
如果换作是他来看诊,他会怎么做呢?首先,仔细地倾听,详细地询问,详细地检查。查完后告诉妈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baby有什么重大问题,但稳妥起见,您可以在外面候诊区稍坐半小时,到时再检查一遍。半小时后,他会再给孩子做一个详细的检查,然后再告诉妈妈:没有发现孩子有任何生理上的变化。但是妈妈不放心的话,可以在外面再稍坐半小时,到时再检查一遍。如此再三,直到妈妈放心为止。
这才是立场一致的私家医疗服务,而不是把医疗服务降格成为商品。
郭医生如是感慨:“做企业是一场修行,处处都要用心。只有在医疗服务中融入感受,才能让患者从知道到接受,再到满意,最后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忠诚。”
美华一以贯之。
(免责声明:昆山鸿富通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本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深度热点专栏文章投诉电话:0512-36684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