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别和慢性病“硬碰硬” - 健康之初


何裕民:别和慢性病“硬碰硬”

  2011年,《柳叶刀》分析中国慢性病“井喷”现状危害及其对策所发的社评中指出:中国还是沿用过去应对急性病抢救的医疗模式来控制慢性病,已严重滞后,需要新的模式。如这方面能做出创新,中国或许能引领新的卫生革命。这个评价是中肯而有见地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创新?凭什么创新?理论依据何在?

        学习治水

        从严防死守变为综合管理

  有史料记载以来,治水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史。1998年中国抗洪救灾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8年后的2016年,当百年不遇的洪水再次泛滥时,中国的治水史却翻开了全新一页。洪水对我们的伤害远比1998年要小。这是为什么?专家分析指出,1998年是中国防洪思想变革的分水岭。当时,防洪围绕“严防死守”开展,其后的治水思路大有改变。政府不仅投巨资于大江大河治理,还提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加固堤防,疏浚河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进入21世纪,治水思路明确由“控制洪水”变为“管理洪水”。

  当今,人们对慢病不可谓不重视,也不可谓没有对策,但似乎犯了与先前治水类似的错,具体表现为不重防,只重治;不重综合,只重药物手术;对策不是疏导调整,而是对抗(或阻击);目标不是“满意”即可,而求“最 佳”;不注重努力调动当事人内在的康复积极性,而只要求病人配合治疗。一句话,与18年前治水类似,仍恪守似“严防死守”的对抗性治疗,缺乏国家层面的指导方针。

  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中国人的治水思路闪耀着智慧之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治水之方法值得医学界借鉴,用于防控肆虐横行的慢性病。

  转变思路

  不妨采取姑息态度

  笔者是肿瘤专家,现以癌症这一慢性病为例,探讨一下究竟该以什么样的思路对待慢病患者。

  谁都不敢说能治癌,都认为癌症是绝症,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既然治不好,不如不急于抗癌,先想办法解决症状,让病人少痛苦,尽可能活得长些。1990年初,笔者诊疗一位胰腺癌晚期患者,已有梗阻性黄疸、疼痛,无法手术,被断定最多只有三个月寿命,用中医药配合饮食、心理慰藉等综合方法后病人“起死回生”,又活了很长时间。

  随着收治的肿瘤病人日渐增多,笔者遵照这一“先活下去”的姑息性思路,摸索出一套方法,归纳为“知、医、心、药、食、体、社、环”八字方针。

  知,是认知、知识及态度。关于癌,人们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并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精神心理障碍。这是人们高度恐癌之根源,也是盲目错误应对,并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祸根。认知疗法认为,只有改变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知识和合理应对,也才会有正确态度和稳定积极的情绪。

  医,即各种医疗措施。除熟知的手术、中医药、化放疗、微创等外,我们强调医生可给予患者更多。各种医疗措施则需择善而从,并非越新越好,更非越贵越好,越多越好。

  心,就是精神心理。这不是一句空话或点缀,而是客观存在,发挥着效果,且充满伦理、智慧、方法与技巧。

  药,就是给予中西药物,是癌症治疗“组合拳”中的主体。须以患者确有需求,且代价最小、长期利益最 大化为宗旨。

  食,就是饮食问题。研究证明:饮食与癌症关系密切,须充分重视。

  体,就是体能锻炼。我们组织患者进行心身锻炼活动,形成惯例和制度,患者普遍反映效果很好,但这也有方法、技巧及度的问题。

  社,就是社会支持,包括单位、家庭、社团、宗教等。其实,家庭支持格外重要。笔者总结发现,胰腺癌患者始终由家属陪伴就诊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独求医者。参加社团(如病友康复俱乐部)的,也比独自待在家中者恢复得好。

  环,就是环境,包括自然及人文环境。遇到北方的肺癌患者,笔者一定鼓励有条件者在深秋后去南方,气候湿润,患病机会将减少。改善不良的人文环境也很重要,至少可规避很多不良刺激,且当今这并不难做到。

  通过20多年的摸索运用,笔者认为,癌症是典型的慢性病,较难治疗,需打“组合拳”,强调综合措施。对照洪水治理,这也可看作是“有意识地适应肿瘤自然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

  学会适应分而治之

  前已提及,治水专家认为洪水应区别管理:中小洪水,通过辅助干预措施,把洪水资源化,既降低洪水危害,还能变灾为宝,成为可贵的淡水资源;而对大或特大洪水,无法抗衡,当“蓄泄兼顾、以泄为主”,给洪水出路,尽量降低洪灾损失。这一清晰的分而治之思路,既体现了辩证法,于癌症防控亦大有裨益。

  笔者对3万多名癌症患者分析后发现,快速进展型占总数的5%~15%,胰腺癌等凶险类型癌占了总数的20%~35%,一般常见癌症(如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等)约占15%,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只占2%~3%。缓慢发展型的则占40%~50%,其中肠癌、胃癌等属于这一类型的约在40%~50%。停滞型则占35%~45%,多见于老年人及情绪良好者,以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等最多,至少占60%~80%;在肠癌、宫颈癌、阴道癌、子宫内膜癌、部分肺癌(如肺泡癌)中,此类型的也不少,占50%~70%。而且,肿瘤是老年病,民间有一个流行甚广的说法,70岁以下的癌症,是病理性的,需积极治疗;70岁以上则是生理性的,无须大动干戈。

  极快进展型肿瘤类似于大或特大洪水,积极抗堵不仅徒劳,且大量创伤性疗法的运用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人的痛苦,使其更快走向生命终点。只有改变期望值,以减轻痛苦,控制症状,满足人生最重要意愿为主;尽可能帮助他减缓痛苦,努力争取舒适,延缓生命的同时,不留太大的遗憾。而后两种类型肿瘤,并结合患者的年龄,宜遵守适应性的癌症管理和“八字”方针。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0512-85889237 纠错电话:18120051373)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