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一束阳光,照亮水晶的心
——儿童心理专家讲述自闭症之家的失落与希望
与人交流,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但是,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们来说,交流的障碍却横亘在他们与外部世界之间。
他们怪异、冷漠、并且挣扎,他们的无辜和无助都写在看似冷漠的脸上。
在看似冷漠的眼神里,却是一颗常人难以触及的心,它纯真、敏感而火热,就像深埋在顽石中的无瑕水晶,静待人们拂去尘埃。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一方面,自闭症患病率连年攀升,已经接近每100个孩子中就有一例;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自闭症孩子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高——自闭症,正从边缘慢慢被正视。
1988年,电影《雨人》夺走了当年奥斯卡最 佳影片,其描写的正是一个有着特异数字天赋的自闭症患者。
随后,《我的名字叫可汗》、《海洋天堂》、《马拉松》等电影作品也将目光聚焦到自闭症患者身上,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它们的主人公都是成年人,描绘的也都是成年自闭症患者的心路历程。
然而,几乎所有的自闭症,都是从儿童时期(3岁前)开始萌发的。
孩子们不善表达,孩子们难以理解,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们细微的变化不受家长重视,久而久之,自闭症变得难以纠正,一整个家庭的生活也随之剧变。
在中国,对自闭症孩子的调节和治疗,是一项重要却艰难的工作。所幸,我们的身边有一批关注自闭症的儿童心理健康医生,默默帮助着“星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微医全科儿童健康中心主任张溯寒医生就是其中之一。
国际自闭症日前,笔者在微医全科采访了张溯寒医生,听她讲述了自闭症孩子、家庭的失落与希望。
以下内容由张溯寒医生访谈整理
自闭症是什么?
提到自闭症,不由得想到很多家长咨询我的时候会问“我的孩子不爱说话,特别内向,还有点怕生人,也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玩,是不是有点自闭症啊?”,后来被问多了,发现人们对自闭症还并没有那么了解,可能还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以为孩子内向、怕生等等就是“自闭”。但实际这个认知是有误区的。
根据2013年最 新的给出的定义,自闭症的全称叫“自闭症谱系障碍”,根据这个名字就可以知道,自闭症指的不是某一种病,而是一系列的相似症状。包括个体差异会很大,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问题不尽相同,而且轻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大家从这个简称上理解的“不说话或者不跟别人交流就是自闭症”。
什么样表现的孩子,可能得了自闭症?
自闭症的诊断是有严格的标准的。
比如有核心的症状,像我们熟知的社交障碍,这种社交障碍有时候也表现在非语言,包括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等。一些儿童出现的症状是喜欢或者做非常刻板的重复动作,比如转圈、看电扇旋转、跳啊、叫啊等。还有一些是痛觉的异常,表现为不敏感或者过度敏感,常人觉得并没有什么的刺激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就表现得非常激烈,完全不能接受。
自闭症对孩子和家庭有什么影响?
影响会是巨大且多方面的。
大部分自闭症的孩子其实给家庭家长造成了长期的困扰,首先是经济压力。保守估计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每月要花费普通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中国儿科医生很缺,心理和精神健康方面的儿科医生也就相对更少,比例只有近100比1。而且,医院更倾向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后期长期的康复多数要交给家长来完成的。情况比较严重时,家长就必须考虑把孩子送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辅导,这个资源的稀缺也可能导致费用的高昂。
除了经济压力,更多的压力可能是来自于精神。其实,我们谈之色变的儿童白血病,治 愈率还是较高的,治 愈后的孩子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长大成人、上学、结婚和工作,只要注意定期的检查就好。但是对于自闭症,尤其比较严重的孩子,可能终生都是需要有人的陪伴,这就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年轻的时候总有精力和能力照顾,但家长也有老去的一天,不可能守护孩子到最后。
家长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尽早发现孩子患了自闭症?
最重要的是关注孩子的社交表现。
一般来说,到了6个月之后,当家长叫他名字时,孩子会有转过头听等反应,但自闭症孩子会对此“听而不闻”。当家长对孩子说话时,正常孩子会看家长或者微笑,而自闭症孩子却存在不进行目光对视的问题。
到18个月时,孩子会产生“联合注意”,即把看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看,比如孩子会说:“妈妈你看,花”,这是早期社会功能的基础,但自闭症儿童很缺乏这类行为。
还有的自闭症孩子,喜欢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如旋转的电扇和车轮,在玩耍时则表现的非常刻板。
语言交流也是很明显的一种社交表现,当孩子语言发育过慢或者学会说话后却说得越来越少了,家长就需要提高警惕。
一旦确诊为自闭症,家长们可以寻求哪些帮助?
一般来说,当孩子确诊为自闭症时,家长可以通过四个渠道寻求帮助。
首先,就是找到青苹果乐园、康乃馨这类正规自闭症训练机构,帮助孩子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其次是可以向残联等政府机构申请补助,每个省的补助金额不尽相同,但多多少少可以帮助到患儿家庭。
第三就是要定期找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追踪检查,明确患儿病情,配合药物治疗。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充分的家庭教育,让家长首先得到教育培训。
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有哪些注意事项?
有很多家长,当他们怀疑孩子患上了自闭症时,会很慌张的带着孩子到处跑各个医院,去确诊孩子是否真的患病,其实家长们与其在确认上花费很多时间,还不如即刻进行训练干预,把早起宝贵的时间利用起来。
前几年,有一位孩子的家长找到我,说他的二年级的孩子得了自闭症,在学校里过的很不开心,回家则经常会发脾气。父母觉得很心疼,就给孩子办了退学,孩子整整一年没有上学。一年之后,再次见到这个孩子时,就发现他的社交功能退化的很严重。而另一位家长则非常积极,带着孩子从2岁一直不间断训练到6岁,在生活中也抓住一切机会带孩子和外界接触,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到孩子愿意开口讲话,社交功能也一直在进步,最后孩子也进入到了普通小学上学。
聊到这里,张医生说起了一位长期进行自闭症治疗的训练师说过的故事:他曾经遇到过一个自闭症孩子,每次到诊间进行治疗时,都会把水龙头打开,把手指分开放在水的下面,然后整整一个小时就呆呆地看着。前面的五次治疗次次如此。训练师看在眼里,也觉得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介入。到第六次治疗时,训练师决定干脆和这个孩子一样,把手指分开放在水留中,这个时候,他突然发现水池边上有一扇窗,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恰好在手指的折射间,看到了一束小小的彩虹。
他才发现,原来孩子的“怪异”行为是有意义的。正在此时,孩子竟然把头转过来,朝他看了一眼。这让医生大为感动,他终于找到了进入这个孩子内心的一把钥匙。
一道彩虹的出现,需要两样东西。沾湿身体的寒冷雨水,和点亮希望的一束阳光。
愿每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与家庭,都能握住这束阳光,把温暖沁在心田。
(本文为商业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0512-85889237 纠错电话:18120051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