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牵头下基层 走出中医药服务新路程 - 健康之初


国医大师牵头下基层 走出中医药服务新路程

  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让望尘莫及的名医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方便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4月22日-23日在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现代中医模式示范基地—广州为道中医举办了“健康中国·为道中医国医平台-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研讨”。国医大师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卫计委原主任陈元胜;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黄晖;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柯忠;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小虹等主要领导、嘉宾参会。

  当天除传承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外,还成立传承、诊疗、培训专家委员会,名医将携手走进社区,切实让医疗资源进入基层,服务百姓。活动现场,国医大师牵头与名老中医为200余疑难病患者开展诊疗服务,切实给到一线百姓健康中医药保障。

  中医国粹传承、推广势在必行

  尽管我国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深化医改在医保和医疗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慢病防控方面。两会也进行了相关总结:政策支持环境尚未形成,防治体系、机制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低;预防经费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最关键的是,民众对慢性病的危害和影响、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认识不足,缺少有效干预措施。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基层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关乎国计民生!中医国粹的传承、推广,势在必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黄晖主任这样说道。他坚信,牢记将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谆谆嘱托,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医药将在深化医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中国建设等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建立国医大师工作室 培养中医药人才

  “国医大师”不仅是中医药界最 高荣誉,更肩负着传承中华医学文化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和榜样,他们充分践行了“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医者风范。此次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三位国医大师在为道中医建立工作室,旨在是继承和发扬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医德医风,加快中医药人才培养进程,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下来,为国家的中医药事业带出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在全国的大力、全面发展。

  中医药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第 一部“中医药法”的诞生,意味着中医药的复兴与崛起之路即将展开,而中医药文化与技术的传承发展更是我辈今天当务之急。“国医大师与名老中医传承基地”成立旨在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加快高端中医药人才培养,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促进人民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习主席不断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人民的健康已上升到发展的战略地位,为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给健康带来的便利和保障,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交流中心发起,在广州为道中医成立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传承培训基地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有着清晰的组织架构,责任到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由国医大师牵头下基层,形成名医联服务广大百姓。

  “为道中医国医平台”主要开展工作有:

  1、名医下基层看诊,以为道中医这类平台为百姓开通看诊服务;

  2、评价、考核和指导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

  3、开展建立名医工作室、师带徒工作;

  4、举办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讲习班,讲座,交流研讨会;

  5、中医养生保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应用;

  6、研究探索传承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7、开展多种模式的传承平台建设工作。

  中医大咖齐聚 解疑难除痛苦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特别是“看名老中医难”的现状,活动现场国医大师与名老中医进行疑难病例诊疗、慢性病诊疗以及养生抗衰老定制服务,为200余疑难病患者开展诊疗服务,切实给到一线百姓健康中医药保障。

  国医大师牵头下基层 践行中医药促健康中国梦

  传承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在保障老百姓健康中的作用,是每一位中医药人肩上光荣而艰巨的责任。国医大师与名老中医下基层能切实将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带到百姓生活中,落到实处,为百姓解决健康问题。

  集多方力量,全中医药人共同参与,紧紧围绕国家的指导思想和精神,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人的力量。

  (免责声明:苏州巨火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0512-85889237,纠错电话:18120051373)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