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六连冠:大块头 大平台 大智慧 - 健康之初


医药六连冠:大块头 大平台 大智慧

核心提示:被誉为医药行业“黑马”的济宁辰欣药业,近10年来保持着年均销售收入和利润40%的增长率,这要远高于全国医药行业平均增长率;力诺宏济堂制药已经建设成为亚洲最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分别占国内30%、60%的市场份额……一个个医药巨头,在齐鲁15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矗立起来,而与之呼应的,则是山东省医药产品销售收入连续六年全国排名第一的傲人姿态。

  以盛产“大块头”名闻全国的山东省,眼下已成功将其“群象”特色移植到医药领域。

  被誉为医药行业“黑马”的济宁辰欣药业,近10年来保持着年均销售收入和利润40%的增长率,这要远高于全国医药行业平均增长率;力诺宏济堂制药已经建设成为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麝香酮生产基地;齐鲁制药的生物制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分别占国内30%、60%的市场份额……一个个医药巨头,在齐鲁15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矗立起来,而与之呼应的,则是山东省医药产品销售收入连续六年全国排名第一的傲人姿态。

  “从2006至2009年,我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保持了年均22.2%的增幅,医药行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6年的3.2%升至3.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提升。”4月,在山东省有关部门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的有关汇报中,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表示。

  据了解,2009年山东省医药工业销售额达到1310.14亿元、利润128.07亿元、缴税185.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43%、22.2%和24.13%。其中销售收入连续六年保持国内领先,税收和利润额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指标。

  大块头有大智慧,山东省医药产值六连冠背后,是该省扎扎实实的研发和推进产业化努力的结果。

  新药大平台:鲁药产业迎来机遇

  刚开始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并没有规划在山东建设“国家新药大平台”。前者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其中建设“国家新药大平台”是专项的重点内容,其目标是依托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技术、产业优势,组建若干国家新药技术创新的核心平台,为我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持续创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我国制药产业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山东省医药产业亦面临着缺乏高端创新团队、重大新药创制能力低等问题,建设“新药大平台”正可谓对症下药,但在现实中,这个医药大省却险些成了旁观者。

  面对困难,按照山东省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山东省科技厅牵头整合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省药科院、省医学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等6家山东省医药领域的优势科技资源,组建了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其建设目标是:以济南高新区为重点,建成以“一区、六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药研究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不断加强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衔接,“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成功通过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的答辩,最终成功争取“国家新药大平台”落户山东。

  点评:好事多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山东省最终如愿争取到“新药大平台”的落户。平台对山东医药产业的意义自然不用赘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山东省上上下下对此事的重视。首先在省委、省政府的层面上,不但将其作为山东省与科技部第二次省部会商内容之一,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还分别做出批示,对进一步做好跟进、落实做出要求,并责成省科技厅牵头做好这项工作。分管科技的李兆前副省长亲自调度,确定每月调度一次大平台建设进展。

  《20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平台建设列为2010年全省重点建设的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从山东省到济南市再到济南高新区,建立了“三级政府联动”机制,以从组织上保障平台运行。前前后后的忙碌,平台取之不易,政府部门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对直接收益者山东省医药产业和众多药企来说,这是他们的机遇。

  新药: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山东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新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的层出不穷。

  据了解,历年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有三分之一是医药专家,大平台专家管华诗、谢立信、张运、凌沛学和赵志全等5名医药专家分获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近三年,共有7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10项重大新药科技成果获得省一等科技类奖励。其中,2009年度管华诗院士领衔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成果在海洋特征寡糖关键制备技术与方法及海洋药物开发方面,取得了众多重要突破,是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据统计,自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以来,山东省共获得国家支持项目39项(含第三批),国拨经费2.6亿元。通过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山东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培育医药新的增长点上实现了新跨越。三年多,共获得国家批准新药证书226件,临床研究批件483个。其中,一类新药证书9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12个,还有7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申请获得国家受理,今年预计有10个一类新药将要完成临床前研究,还有20个以上的一类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点评:山东医药产值实现六连冠,背后的支撑何在?企业的推动。那谁又在推动企业呢?人才和成果。山东省医药专家频频摘取省科技最高奖桂冠和科研成果屡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便能说明近年来人才和成果对医药产业的推动有多么强劲。

  长期以来,鲁药“重大新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屡屡为外界诟病。但新药大平台在山东的布局,却恰好是这一问题解决之道。获得的一类新药证书,一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研发:新药孵化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制药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是孵化新药的摇篮。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