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分享医健干货,驱动营销高峰论坛引领医疗健康新风向 - 健康之初


大咖云集分享医健干货,驱动营销高峰论坛引领医疗健康新风向

  5月14日,以“准入+医学+数据”为主题的驱动营销高峰论坛在上海市杨浦区创业者实训基地火热开展。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医药健康资讯平台米内网、国内顶 尖医生再教育平台医学之窗联合举办,粤澳中药科技园、卓悦医药协办。

  来自全国各地医疗健康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创业者、三甲医院院长、医生等专家学者近400人齐聚一堂,就医健行业市场准入、医学创新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给医疗行业带来的变化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面对新技术的开发、新思路的崛起,传统的医疗商业模式开始受到挑战,以病人为核心的新型医疗商业模式开始被各路医疗专家提上议程。

  医疗商业模式的核心将从医生转向病人

  从医疗商业模式发展趋势来看,从最初的以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模式,经市场经济影响后,开始转向当今时代下,以市场准入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辉瑞副总裁谷成明先生在大会上指出,“在未来医疗领域内,病人将成为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在大数据方法的优化整合下,医生与病人针对病症将会共同决策”。而能够完成此目标的只有通过精准医疗,实现个性化医疗服务。以病人为核心无非是处处从病人角度出发,根据病人的个体特征,提供专属服务并能完美地满足其需求,但如何做到以病人为核心还需继续商榷。当医院、社保或商报争先抢占大数据资源时,从第三方角度“为病人着想”的观念,不过是在意淫病人的需求罢了。

  大数据资源是未来医疗事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各自为战,资源共享才是王道。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是通过病人自己做决策来实现的。医院通过体术支持,完善医疗设备的数据接口,将病患数据资料船上云端,针对病人自身的病情状况,结合专业的医疗分析,为其提供多个精准、个性的解决方案。最后,病患结合自身多方面情况,对所有方案进行比对、考量,直到做出决策。如此一来,多方商榷、专业评估、自助选择,才是未来医疗领域的前进方向。

  “精准医疗”时代医生地位受到巨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精准医疗在近几年成为热门话题。针对病人个体情况,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为其制定出专属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这是精准医疗在医疗行业展现的突出优势,但从当下的医疗现状来看,精准医疗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如此状况,以病理科和影像科表现得最为显著。

  上海第 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举出乳腺癌实例:如若病人为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科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各有差异。如此一来,虽然此类误差势必会出现在任何以人力为支撑的岗位中,但传统医疗模式的劣势还是袒露无疑。尽管这些医生是经历层层选拔、精心培养的行业精英,但要与集智能化、信息化和速度化的人工智能相比,依旧展现出明显劣势。而对于人工智能而言,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将变得更加“聪明”。

  将经过专业培养的医疗人才放在这样的岗位上略显大材小用,一方面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浪费医疗资源。如今,非结构化数据的升级虽未被打通,但段院长指出,“未来两至三年内,大数据的应用将会在图像、影像采集方面优先取得突破,人工智能在这类领域里将不可逆地取代医生”。

  传统医药领域销售渠道将被改变

  在本次大会中不仅讨论了医疗健康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医学之窗创始人张敬、卓悦医药董事长于卓民还就国内药企的销售及营销手段进行讨论。张敬表示,“驱动营销本质就是通过影响医生的处方意识来进一步提高转化率。而医学专家则是证据的生产者与验证者,同时也是证据金字塔结构的传递者、接受者和应用者。”因此营销活动应该都是围绕证据的载体进行的,再传递给医生从而成功实现驱动营销。

  驱动营销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随着各地“两票制”文件以及营改增的相继落地,医药工业企业和药品代理商加紧营销转型,其中大热的CSO(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即合同销售组织)被制药企业和代理商视为出路。卓悦医药早在2011年就首次提出了CSO概念,董事长于卓民对于CSO模式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于卓民指出“目前CSO企业在国内处于鱼龙混杂的情况,不论是省级还是地方性药品代理商都称自己为CSO公司。甚至有一些被政策挤压出来的销售队伍,也叫CSO公司。”

  对于这样的状况,于卓民的建议是已经转型的药企或者医药代理商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寻找专业化的平台进行整合,而不是通过几个人、十个人的团队在全国开展外包模式。相信在未来随着医药销售的方式越来越合规,各类医药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企业将回归本质,围绕产品本身特性,从满足医生处方需求和患者需求的角度来合规营销,医药健康领域的销售环境也会越来越明朗。

  在当日的高峰论坛上,各路医疗健康领域的大咖专家各抒己见就医疗行业的现状及未来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从医药、信息化发展、医疗技术开发、国家政策等多个角度,为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趋势出谋划策。不过,以医疗人才为基点,以临床医生为核心,利用技术支持,整合数据资源,优化医疗体系产业结构,才是当下发展的燃眉之急。

  (免责声明:苏州巨火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所述内容仅代表文章原作者的个人观点。所写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信息未经证实,对该文所写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有效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仔细核实相关内容。若有疑问请致电:0512-85889237,纠错电话:18120051373)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