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成便秘宝宝因结肠冗长
故事
便秘大半年3岁女孩竟得“痔疮”
12岁得胃溃疡、13岁有高血压、16岁患糖尿病,眼下越来越多的疾病低龄化,但熙熙的爸爸妈妈怎么也没想到,才过3岁的女儿,竟然得了“痔疮”。
熙熙活泼可爱,唯一让家人头疼的是“出口问题”。从去年初开始,外婆就发觉熙熙每次拉臭都很费力,小脸憋得通红,拉出的臭臭异常粗大干结。渐渐地,熙熙每次排便的间隔时间变长了,三四天才拉一次,排便时常疼得大哭,有时擦完屁股,纸上还有淡淡的血迹。最近,熙熙妈妈发现,女儿肛门处突然冒出一个肉质异物,难道是痔疮?!
到武汉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检查后,副主任医师段栩飞安慰夫妻俩,这不是痔疮,是肛裂导致的哨兵痔,也无需手术。听说熙熙好动,平时蔬菜水果也吃的不少,段栩飞建议,做一项钡灌肠检查,孩子可能患有乙状结肠冗长症。
探析
两成便秘患儿有乙状结肠冗长症
钡灌肠检查后,段栩飞仔细看过片子,果不其然,熙熙的乙状结肠比正常孩子长了约1/3。段栩飞解释,乙状结肠是粪便贮存器官,因过长迂曲,肠蠕动缓慢,粪便潴留时间过长,导致粪便干结不易排出,最终便秘。
乙状结肠冗长症是一种先天结肠畸形,是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慢性便秘患儿中约有20%患有此病。
需要手术吗?段栩飞摆摆手,首选治疗方法是饮食疗法、排便功能训练等,之外可以配合肠动力药等。
简言之,要让孩子多吃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加快肠道蠕动,每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这些都是缓解便秘的常规方法,对于熙熙这类有病变患儿来说,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蔬果、更稳固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以用开塞露。段栩飞说,不用担心形成依赖,就算依赖,这种物理性油性润滑剂也不会造成多大危害,通过综合调整,大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都能明显改善。如果不能改善症状,则需要听取医生建议考虑手术解决便秘问题。
释疑
宝宝是否便秘不看排便次数看症状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小孩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小孩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
每个小孩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小孩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小孩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两三天1次,只要性状及量都正常,小孩又无其他不适,就属正常。但如果小孩出现以下情况就要考虑是否便秘了:大便量少、干燥;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腹部胀满、疼痛;食欲减退。
除了需要手术解决的便秘问题,大多数宝宝便秘主要通过饮食、习惯来纠正,比如多吃高纤维、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马铃薯、香蕉、蜂蜜等。段栩飞说,这个调理的过程虽然不难,但很复杂,需要家长一点点探索,宝宝是吃长纤维的青菜有效,还是多喝水有效,抑或是加大运动量有助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