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便并非医学名词 清肠过度会让结肠变黑
最近这两天,“吃蛔虫卵可有效减肥”在众医生的科普下被戳破后,一些立志瘦身的人士,又把目光投回了清肠减肥上,希望通过排出宿便让身体轻盈如燕。不过专家提醒,在医学界,人体可没有所谓的“宿便”一说,别说促排便只可能暂时性地减轻体重,于减肥来说效果不明,单说在不便秘的情况下经常用刺激性泻药,就对健康极为不利——既有可能引起肠道紊乱,还有可能“让肠变黑”。
“宿便”并非医学名词
“宿便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一直不太清楚这个词从何而来。”天津医院和平院区(原天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瑞红介绍说,从字面上理解,宿便应该是积存在体内“过了夜”的粪便,但事实上,食物从口腔通过食管进入胃部,然后再进入小肠,最终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大肠中的结肠部分,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这才算开始形成粪便。
一般来说,食物会在肠道里停留8至10个小时,因此正常人每天都会排便,也就无所谓存在宿便了。即便排了便,再正常进餐的话,体重还是会变回来,于减肥而言没有意义。“如果长时间不排便,也不应该从减肥等角度考虑,还应去医院看看,是否患了便秘。”
“清肠”减肥弊多利少
张主任进一步解释说,临床上,帮助排便的药物分为几类,其中一类为“刺激性泻药”,多含有大黄、番泻叶这类“蒽菎”类化合物,而市面上标有“清肠”的减肥药,很大程度上都含有这种药物成分。这类药物之所以能对排便起到作用,是因为它们会刺激肠细胞,减少液体吸收,肠道内的水分多了,排便次数也就多了。不过,这类药物因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它对肠道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只要长期服用,便有可能导致大量色素在肠黏膜中沉积,使结肠表面变成黑色,也就是医生所说的结肠黑变病。
“常服泻药治便秘的人,也容易出现这种病症,这也是医生不推荐便秘的人自行服用泻药的原因。”张主任说,有医学研究发现,结肠黑变病有增加结肠息肉和大肠癌变的风险,除此之外,刺激排便还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在炎热的天气里,甚至使得身体电解质平衡被打破,引发多重问题。
想排便顺畅多吃果蔬
“人体自身能够新陈代谢,有自我消除毒素的机制,如果不是便秘,不需要借助外力来排便。”张主任说,从想顺畅排便的角度来说,还应多吃蔬菜水果,多摄取不溶性膳食纤维或者经常运动,帮助肠道蠕动。如果从减肥的角度来说,以打破肠道平衡的方式来减轻体重肯定是对健康不利的,不如听听减肥专家的意见,用科学的方法瘦身。“每逢季节交替之际,胃肠道都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不适,因此在这个时候,尤其不建议这样对待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