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食不运动 小心得肌少型肥胖 - 健康之初


节食不运动 小心得肌少型肥胖

核心提示:什麽是肌少型肥胖?就是俗称的泡芙人(往往体重正常,但是肌肉太少,脂肪很多)。

  节食不运动 小心得肌少型肥胖

  肌少型肥胖成因:30岁左右人体开始老化,肌肉量开始减少,基础代谢下降。特别是以下两点:

  1.节食+不运动!!

  2.节食+有氧运动!!

  危害:光靠量体重也无法知道的事!!导致很多人自以为体重正常就安心了,结果不知道自己是身材与健康的高危险群。中年容易成为代谢症候群,随便吃一点就容易胖,型成易胖体质!容易引发糖尿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比普通肥胖者更高。60岁左右肌耐力下降,易跌倒进而骨折。

  改善方法:只靠有氧运动对肌肉量变化无太大帮助。 "肌肉是最好的器官" 根据数据显示即使80岁,接受训练肌肉还是会确实成长;因此几岁训练肌肉都来的及! 饮食控制+有氧运动+"重量训练"三位一体才能有效控制体重并且维持肌肉量,是最有效减肥的不二法门。

  老年人易得肌少型肥胖

  体重从年轻到老都维持不变,不见得不是胖!医师表示,老年人肌肉量流失,取而代之的是脂肪,身上「肥油多、瘦肉少」,就是「肌少型肥胖」,不仅肌肉力量不足容易跌倒、骨折,罹患糖尿病的机率较一般肥胖者较高。

  随著老化过程,人体的肌肉量会渐渐流失,到了60岁以后流失更快,如果加上懒得动、活动量减低,更会加速肌肉量的减少。台大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詹鼎正说,肌少症会增加老人跌倒、骨折、失能,最后入住护理之家的机率,使得肌少症渐渐成为受到重视的老年病症候群。

  相较于有些体型瘦弱、四肢纤细的老人,很容易被注意可能有肌少症,但有些老年人从年轻到老,体重、体型变化不大,属于「肌少型肥胖」,很容易被忽略。

  有些人自豪从年轻到老体重都一样,但同样是70公斤,年轻时和老年时身体的组成比例却大不相同,20岁男性的体脂肪率约14%,但70岁的男性体脂肪率却可能增加到26%,相差将近一倍。

  因此,光是看体重、计算BMI来观察老年人的肥胖程度,很容易失淮,测量腰围是否过粗,反而更能看出老年人是否有脂肪堆积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测量体脂肪率,了解肌肉量。

  肌少症不仅是跌倒等意外的危险因数,有研究指出,老年人肌少型肥胖比单纯肥胖者,有较高的机率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要减少身上脂肪堆积、改变身体肌肉组成比例,就需要健康减重。黄国晋建议,老年人每周至少要从事两次的快走等有氧运动,再搭配健身教练指导大腿、小腿、手臂的肌力训练,例如举哑铃就是不错的项目。

  同时,有些老年人怕胆固醇过高不敢吃肉,老年人应适量补充肌肉生成所需的蛋白质,例如豆浆、豆腐等豆制品,都是肉类之外优质的蛋白质来源。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