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 如何实现“马上”降压
马年新年刚告段落。新春饕餮大宴,冬春寒暖交替,雾霾时好时坏,这一时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往往波动不已,难以控制。面临高血压治疗的诸多类别众多选择,患者往往也一头雾水。有些高血压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让患者在走亲访友期间水肿、心悸、颜面潮红,轻者有碍观瞻,重者生活质量下降。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群英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钱卫明教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红妮教授
要“马上”降压,还要平稳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2013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平均每3个成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尽管《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了5类降压药物(包括有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都可作为初始降压治疗,但如何选择仍然大有学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曾群英教授谈及降压原则指出,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高血压要单独或联合应用5类药物;有合并症及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选用特定种类的降压药物,由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选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另外他也指出2级高血压治疗开始时,就可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用,具体用哪种药物还要因人而异并听取临床医生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