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变丑和这些病有关
风吹霾散,呼呼的大风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最近不小心被风吹丑了——口眼歪斜、脸上起疙瘩、迎风流泪等,看看这些解决办法吧。
寒冷性荨麻疹——保暖是良方
冷风一吹,大腿又红又痒,还冒出许多红色“疙瘩”,进了办公室坐一会后又消失了。一连几天,韩雪被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团”深深困扰着。昨天,不堪其扰的她到武汉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才知道患了寒冷性荨麻疹,起因就是穿得太少。
协和医院皮肤科副教授林能兴透露,最近医院里来了不少寒冷性荨麻疹的患者,都是年轻爱美的姑娘。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吹了冷风、碰了冷水,就可能出现瘙痒性红斑或者风团。韩雪就是因为穿得过少,再加上冷风一吹,就中招了。
林能兴说,寒冷性荨麻疹分为获得性荨麻疹和遗传性荨麻疹两种。前者,中招的多是年轻女性,跟个人体质有关。他解释说,过敏体质的人在严寒刺激下,体内的冷球蛋白、冷溶血素、冷纤维蛋白原等比一般人更容易增多,使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发生寒冷性荨麻疹。如果这段时间过度疲劳,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中招。他提醒说,天冷一定要注意保暖,少碰冷水,避免过敏趁“冷”而入。
迎风流泪——试试中医护眼
有的老人一遇冷风刺激,就会出现反射性地流泪,这种现象称“溢泪症”,又称迎风流泪,春季风多,是迎风流泪的高发季节。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海说,临床上更多的迎风流泪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种功能性的迎风流泪是肝肾亏虚所致,肾主水,肝开窍于目,老年人大多肝肾不足,故发病率最高,采用中医的护眼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取穴按摩养肝明目 穴位按摩主要是选取眼睛周围的近端穴位,如瞳子髎(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睛明(目内眦的外上方凹陷处)、攒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四白(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等穴位,取穴后,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揉按2~3分钟,每天坚持2~3次即可,此方法可促进眼周围的血液循环,祛风利湿,养肝明目,从而达到改善迎风流泪症状的效果。
药膳:青色入肝养阴补血 中医有“青色入肝”之说,所以经常吃深绿色的蔬菜,如菠菜、枸杞菜、韭菜等,可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而猪肝、羊肝则能柔肝补血,养阴明目。因此,菠菜滚猪肝汤、枸杞羊肝汤、韭菜炒核桃仁等都是餐桌上经典的治疗迎风流泪的药膳方。同时,中医又有“春季养生养肝为先”的说法,故春季也是治疗迎风流泪的好时机。
睡眠:顺经络时间早入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少熬夜,也是防治迎风流泪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日常保健习惯。朱海主任介绍说,中医认为,每一条经络都有固定的“值班”时间,并与人体的脏气相对应,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为子时,正是肝经的循行时间,“人卧则血归于肝”,故在这个时间段入睡更有助于养肝,治疗迎风流泪更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瘫——急慢性选择众多
吹空调凉风送爽,但稍不留神,就可能因过度贪凉导致面瘫。不过,一旦五官不受控制了,也不必惊慌。治疗面瘫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吃药,也可以针灸,还可以进行手术,疗法多样,各有所长。
急性发作用药疗:北京电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健东医师说,80%的面瘫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治愈,且效果良好无后遗症。因此处于面瘫急性发作期和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药疗是一个方便快捷且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但李健东同时指出,由于治疗面瘫离不开强的松这类激素类药物,因此患有急性胃溃疡、重症糖尿病等激素禁忌症的患者不能采用这种疗法。
全身调制用针灸:用针灸治面瘫,主要是发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的效果。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的张捷主任医师指出,针灸治疗的优势在于无毒副作用和无禁忌人群,治疗时间短,一般只需要2到3周即可痊愈。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针药并用,或者放血、拔罐等多种治疗方法。
顽固面瘫用手术:一旦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病症,医生就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做电生理或CT检查。李健东医师解释说,如果发现患者神经解剖结构异常,在发病第14天到28天之间无法符合自身应有的恢复曲线,就要根据患者发病的原因和程度来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目前国内面瘫手术费用1万多元,安全性较高。且手术刀口在耳后,不会在面部留下任何疤痕。李健东医生建议面瘫患者要尽早治疗,摆正心态,不要怨天尤人,让不良情绪影响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