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胖子”你伤不起
(通讯员:魏星)进入初夏,减肥立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然而,除了“一目了然”的肥胖之外,在人群里还有一类“隐形肥胖者”——这些人不仅自己不觉得胖,连他们的亲友也常常误认为他们身材保持得不错。最近微博、微信热转的英国BBC纪录片《关于减肥你应该知道的十件事》中,有一个身材匀称的医学记者迈克尔正是这类“隐形肥胖者”的代表。
在这部纪录片里,迈克尔没有双下巴和粗大腿的烦恼,他看上去身材匀称,并没有健康问题,但其实不然,他的体重问题是从外表看不到的。和许多成年男性一样,迈克尔的脂肪深藏在身体内部,叫做内脏脂肪。从影像学扫描结果可以看出,迈克尔的肝脏、脾胃全被脂肪保卫。而由此会导致心脏病和增加癌症风险,还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
据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燕介绍,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关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是否在标准范围(20.0~23.9)内,一旦超重,就开始拼命减肥,却忽视了尽管体重指数正常,但身体脂肪比例已超过正常的情况。也就是说,肌肉含量低,脂肪含量高。隐性肥胖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亚健康信号,尽管可能暂时没有引发不良的身体状况,但若任其发展,过量脂肪组织会导致雌激素和炎性因子异常增高,从而诱发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
王燕介绍,判断是不是肥胖,不仅看体重,还要看腰围、腰臀比等,要想发现隐形肥胖,并不难,甚至没有必要做体脂分析。首先,看体重指数,如果BMI在24-27.9之间属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其次,看腰围,男性腰围的正常值是85cm以下,女性则是80cm以下。若腰围达到或超过这一界限,即便体重指数正常,出现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危险性也会比腰围低于此界限者高2-3倍。再看腰臀比,正常人的腰臀比一般小于0.8,若腰臀比大于这一数值,慢性病的危险性也会随之增加。
很多隐形肥胖者认为,一定是由于饭吃得太多,那先从减少饭量开始。其实,在健康的饮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本来就应占主导地位。肥胖更多源于摄入过量脂肪类食品。此外,烹调方式也是个问题。酒楼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这通常以大量使用食用油为代价。所以,想减肥的市民,不用一味减少饭量,还应减少“油量”。喜欢肉食的人,坚持一个原则,即“两条腿的比四条腿的好,没有腿的比有腿的好”,腿越少的动物,脂肪含量越低。
王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身材,她的一餐晚饭这样安排:一杯牛奶,两片黑面包,几个水果。“当我把这个晚餐的图发到微博上时,很多人都感叹‘这也太健康、太清淡了’,其实,如果在三四十年前,这样的晚餐最正常不过了,可到了现在,很多人无肉不欢、无‘油’不欢,难怪肥胖找上门来。”她提醒,隐形肥胖者多留意自己的腰围,如果“小肚子”越来越小,那就说明减肥达到效果了。
网友观点:
@王磊GTO:BMI值从被发明那天就有缺陷,只考虑到身高和体重的比例,没有考虑肌肉和脂肪的比例。
@秤砣砣子:一个救生圈,两条大象腿,我还是个隐性肥胖者,“藏”得还挺深。
@放肆的青春在跳舞:我跟别人说我有134斤没人相信,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记录。173的身高,22.5%的体脂含量,隐性肥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