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糖尿病不能只关注“降血糖” - 健康之初


专家共识:糖尿病不能只关注“降血糖”

核心提示:近日,诺华中国制药携手《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共同启动DDP-4学院项目,为我国糖尿病治疗领域提供一个高端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我国糖尿病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启动会上,健康之初就糖尿病治疗等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以及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教授。

  本文指导专家: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母义明教授

  图为:宁光教授(左一)母义明教授(右一)

  血糖达标、保护胰岛细胞、减少低血糖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三大基石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糖尿病防控形势,宁光教授指出,我国的糖尿病治疗一直饱受“三低一高”现象的困扰:知晓度低、诊断率低、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由于知晓度低、诊断率低,我国糖尿病患者确诊时病情一般已经比较严重,因此血糖控制往往比较困难,或者短期控制后又迅速恶化。从而导致了很多患者血糖控制达标难,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脑血管、眼、肾等多方面的并发症,而糖尿病的危害也恰恰主要来自这些并发症。

  “过去我们讲2型糖尿病的病因时,往往会强调胰岛素抵抗这一因素,但现在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作用是一个启动因素,而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功能的逐步丧失才是决定2型糖尿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母义明教授介绍说。如果仅仅存在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细胞功能正常的情况下,β-细胞可以通过加强胰岛素分泌来代偿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以维持正常的葡萄糖代谢。但如果胰岛细胞功能出现问题, 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丧失,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的减少,从而无法完成这种代偿机制,进而发生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同时,α-细胞功能受损会引起空腹和餐后胰高血糖素的过度释放,也会促进高血糖的进展。因此,2型糖尿病往往特征表现为由于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而引起的血糖控制的持续恶化。传统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只是针对这些问题中的一些方面,只是立足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但是没有注意到隐性的胰岛细胞功能衰退,因此随着时间推移,有效性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血糖控制逐渐恶化。

  宁光教授指出,未来糖尿病管理不能只着眼于降血糖,而应该是血糖控制、保护胰岛细胞、减少低血糖三管齐下,从而有效改善糖尿病的长期预后和临床结局。而新一代DPP-4抑制剂同时作用于胰岛α和β细胞,调节胰岛细胞功能,在强效降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还可以保护胰岛细胞,延缓糖尿病的进展,更好地满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