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突袭 快看防中暑妙招
当成都的人们正在感叹这个夏天不太热时,上周连续多日的高温立即给大家来了个下马威,室外30多℃的高温让不少蓉城市民直呼“遭不住了!”。突然升高的气温让人们措手不及,各医院的门诊这几天都收治了不少“没扛住”的市民。成都商报记者近日就暑热相关情况采访了市二医院和中医名医馆,为广大市民寻获了一份“抗暑秘籍”。
突升的高温让人吃不消
头晕、浑身乏力、脸色发白,一名在建筑工地工作的中年男子在到达医院后仍然呕吐不止,“前几天都还很凉快,没想到一热起来就这么遭不住,我的工作又没法找阴凉处避暑!”另一位公司职员陆小姐则说,她是19日下午外出办了些事,结果回办公室后就心慌难受,还出不出来汗,直到同事发现面色苍白的她几近晕厥,才赶紧将她送到医院急诊科治疗。
中暑是由于环境高热多湿,人体不能正常排汗散热引起的。人们不仅会感觉全身发热,有的人还同时伴有头痛、作呕兼口干,小便量少而黄,呼吸浅速,脉搏增快,严重者会神志不清而昏倒。
“按照惯例,入伏之后的气温和湿度方面都将更接近易中暑环境,因此每年三伏都是人们发生中暑最多的时候。”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和莅医师提醒,由于今年入夏以来成都天气比较凉爽,所以很多市民不能适应突然到来的高温天气,发生中暑晕倒、抽搐、惊厥等症状,这时,应该尽快将病人送医院治疗,否则当人体高度脱水后,甚至可能发生脏器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防暑要防“阳暑”和“阴暑”
“暑热分为阴暑和阳暑,它们的症状也不同!”中医名医馆治未病中心曾上劼医师说,中医讲究阴阳,就连中暑也是这样。人们常见的中暑症状是“阳暑”,一般由高温引起。高温环境中,人容易产生口干舌燥、心慌烦躁、出汗、发热等暑热症状,所以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市民朋友尤其是户外工作者,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而“阴暑”则主要由过于贪凉引起,如现在办公室环境中,常见症状有怕风、恶心、想吐、头晕、少汗、身体疼痛、拉肚子等。
对于暑热的治疗,在成都多采用六一散或甘露消毒丹来治疗“阳暑”,用香薷饮治疗“阴暑”。曾上劼特别强调,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这些中医方子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进行调整、加减,因此建议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刮痧可以配点红花油
针对中暑后的急救,人们最爱使用刮痧的治疗方法。曾上劼医师解释,人中暑后络脉被堵塞,出现昏胀、闷重、烦倦、强腻(强腻指四肢僵、舌苔厚重、口腔有悬腻感)等可以进行刮痧治疗的标准症状时,就可以刮,能起到明显的缓解或治疗效果。此外,当病人由于呕吐而不能进行药物治疗时,刮痧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牛角板或硬币等从中暑者项间背部从上至下、从中间向两边单方向刮拭,使其背部出现痧疹(皮肤出现红色颗粒)即可。曾上劼提醒市民朋友,此种方法需谨慎使用,不能刮破中暑者的皮肤,刮拭时应配以红花油、紫草油等介质以保护皮肤,力度应在病人承受范围内,不宜太大。
防暑降温教你四招
如何防暑降温,曾上劼医师特向市民朋友介绍了几种防暑降温的妙招。
一.雨过天晴时不宜出行
为防止中暑,市民应远离高温场所,如避开中午出行等,尤其注意雨过天晴的时候,此时太阳当空照,人处于天暑地湿的环境中,容易被湿气侵蚀。
二.饮食低能量多喝汤水
曾上劼建议,在炎热的夏季,市民应放弃牛、羊肉等高热量食物,慎用补品,转而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冬瓜、苦瓜、丝瓜、绿豆等。另外,夏季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可以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也能达到防暑的功效。也可以多喝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饮品。
三.避免过热也应避免过凉
在夏季防暑降温时,还应注意避免过凉。防止电风扇直吹人体,以及过度依赖空调降温,在大汗淋漓时切忌洗冷水澡。此外,冰镇的饮料、瓜果也应该少吃。
四.保护“元气”多睡少熬夜
市民还需注意保护自身的“元阳之气”,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少熬夜,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充足的睡眠是防止夏天多汗的好方法,也是保护“元气”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