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碳水多吃肉?最新研究:这会增加20%糖尿病风险 - 健康之初


少吃碳水多吃肉?最新研究:这会增加20%糖尿病风险

核心提示:最近,“少吃碳水多吃肉”的减肥法风靡一时,很多人为了快速瘦身,米饭面条一口不碰,顿顿大鱼大肉。但你知道吗?这种饮食方式暗藏健康风险,可能会让你离糖尿病更近一步!

最近,“少吃碳水多吃肉”的减肥法风靡一时,很多人为了快速瘦身,米饭面条一口不碰,顿顿大鱼大肉。但你知道吗?这种饮食方式暗藏健康风险,可能会让你离糖尿病更近一步!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期刊上发表了一项超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对近4万名澳大利亚人进行了长达1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与碳水化合物供能占55%的人相比,碳水供能只占38%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20%。


为什么少吃碳水多吃肉

会招来糖尿病?


胰岛素“罢工”:血糖失控的元凶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们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动力。当我们摄入碳水化合物后,血糖水平会升高,这时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为身体供能。


长期少吃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久而久之,胰腺不堪重负,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血糖失控,引发糖尿病。


脂肪堆积,火上浇油


很多人认为多吃肉就是高蛋白饮食,但实际上,很多肉类也含有大量脂肪,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类。


过多的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和肌肉中,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血糖代谢的负担。胰岛素抵抗又会促使身体分泌更多胰岛素,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糖尿病。


营养失衡,代谢紊乱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素,它们各自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缺一不可。长期低碳水饮食会导致营养失衡,影响身体正常代谢,例如酮体堆积、肌肉流失、其他营养素缺乏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图片11.png


怎么吃才健康?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的 “能量之源”,千万不能抛弃它。


选择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红豆等。这些食物能缓慢而稳定地给我们提供能量,让血糖不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每天谷类食物要吃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要有50-150克,薯类也不能忘,每天吃50-100克。


图片12.png


其次,肉还是要吃的,毕竟它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选择健康的肉类,像鸡肉、鸭肉、鱼肉这些白肉,还有海鲜、蛋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营养又丰富。


控制红肉摄入量,每周红肉别超过500克,换算成每天,就是40-70克左右,大概就是一小块牛排的量


香肠、培根等加工过的肉,含有很多添加剂和盐分,要尽量少吃。


图片13.png


最后,吃饭的顺序和烹饪方法也很有讲究。


先喝一碗清淡的汤,润润肠胃,然后吃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再吃肉类或蛋白质,最后吃米饭等主食。这样的顺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控制血糖。


烹饪的时候,烤、蒸等少水的方法比较好,能减少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也能让食物更健康。像米饭、馒头这些直链淀粉含量高的主食,放凉了再吃,还能增加抗性淀粉,对减肥和控糖都有帮助。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