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已被国外淘汰,做完支架人就废了?支架有必要吗?专家详解! - 健康之初


支架已被国外淘汰,做完支架人就废了?支架有必要吗?专家详解!

核心提示:关于支架已经被国外淘汰源于美国的一个争论,就是美国的医生一直在讨论的支架究竟适合哪些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后来得出结论: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慢性冠心病患者,是不建议安放支架的。后来这个言论不断的传播变质,就变成了支架已经被国外淘汰的言论,据统计,美国每年支架手术的数量超过100万,甚至有2任领导人都做了支架手术。

42岁的秦先生生活一直顺风顺水,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创业,由于头脑灵活,情商高,事业做的顺风顺水,妻子温婉孝顺,两个孩子在妻子的教育下,乖巧懂事,几乎没什么烦心的事情,除了自己的身体。由于长期的应酬,他在36岁的时候就被查出高血压、高血脂,体重严重超标,由于年轻力壮,没什么感觉,也就没放在心上,偶尔感觉不舒服吃几天的药就好了。

一周前,秦先生觉得心慌胸闷,吃了几天的药物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经常胸闷,妻子劝他减肥很多次,这次趁着机会再次跟他说起减肥的事情,长期的不良习惯哪能说戒掉就戒掉,被妻子唠叨的心烦,摔门进屋睡觉去了,迷迷糊糊刚要睡着,被疼醒了,感觉像有人拿着拳头不断的捶打胸口,浑身都是冷汗,喘不上气,甚至没有力气说话,用他的话就是当时感觉自己就要死了,挣扎着走到门口摔倒了。家人听到动静,一时慌的不行,他只记得哭声、喊声、叫声,接着就没意识了。

心梗  倒地  猝死 (2).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再醒来已经在病房了,后来妻子告诉他查出来心梗,做了支架手术,当时父亲母亲不同意签字,一直跪求医生换个治疗方式,因为他们听说支架在国外都已经被淘汰了,做完支架人就等于是“废人”了,不能跑不能跳,好多人连路都走不了,天天得用药养着,儿子现在还太年轻了,要真是“废人”了,一大家子咋办呀,见医生不答应,怒斥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拿回扣。妻子当时本来六神无主,但是看着公公婆婆这样闹腾,突然就想明白了,一定要救丈夫,无论如何,签了字,做了手术,还好手术很成功,出院之后我去看他,他跟我说了这些事,还笑着说:差点就见不到你们了,现在想想真的特别后怕,话没说完,又哭得不能自已,生死门前走一场,很多事情都看开了。

关于支架已经被国外淘汰源于美国的一个争论,就是美国的医生一直在讨论的支架究竟适合哪些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后来得出结论: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慢性冠心病患者,是不建议安放支架的。后来这个言论不断的传播变质,就变成了支架已经被国外淘汰的言论,据统计,美国每年支架手术的数量超过100万,甚至有2任领导人都做了支架手术。

关于做了支架之后人就废了的言论,最初的原因是在一次会议中,钟南山院士举例指出:近些年存在支架乱用的现象,有人心脏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却被植入5枚支架,之后一篇文章断章取义,写了一篇关于《钟南山院士:心脏支架让生命进入倒计时》,这篇文章被广泛传播,慢慢的变成做完支架人就废了。此外,做完手术之后,血管是可能出现再狭窄的风险的,因此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每天需要服用4种以上的药物,也就是上述秦先生的父母所说“泡在药罐子了”;有些心梗的患者,由于救治不及时,心脏细胞大量死亡,即使救治过来,也会引发心衰,因此也被佐证了人就废了的这一论点。

究竟能不能做支架?国内,的确存在滥用支架的问题,胡大一教授曾经说过:我国滥用心脏支架的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在美国,很少有病人会植入3个以上的支架,但是在国内,却有不少的病人植入支架的数量达到5-10个。并举例说明,自己接诊的一些冠心病患者并不适合植入支架,但是却被放置了一个甚至多个支架,这样做非但不能缓解冠心病的症状,还会诱发心肌梗死。

支架.jpg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该做支架的时候拒绝支架,因为很多时候支架是救命用的,就是这种不信任导致了很多人失去了最佳的生存时机,比如年初的游伟董事长拒绝住院,5天后猝死,小刘放言:让心肌细胞再多死一下,即使在警察和医生的双重劝说下,还是不愿意住院,导致猝死等等。

支架手术注意以下2点:

1.该做手术时不要犹豫,对于已经出现心梗的症状,支架是救命的唯一手段,这时候耽误一分钟可能患者就会直接失去生命,千万耽误不得,配合医生立即准备手术,血管开通的越早,患者后期恢复的就越快。如果仅是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拿不定主意是否需要手术,可以选择去大医院找知名专家,听他们建议之后再做决定,现在线上挂号非常的方便,多了解一些没有坏处。

2.手术之后,不可大意,一定要长期按时服用药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觉得身体没有感觉了,就不再注意了,很快导致了二次狭窄。对于冠心病的患者,可以通过按时服用药物预防心梗的出现,这在很多指南专家共识中都是推荐的。

支架是用来救命的,要正确看待支架,不能将其妖魔化,也不要夸大其用途,将其用在该用的地方,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