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更好反应血糖水平,建议每人都测 - 健康之初


糖尿病诊断新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更好反应血糖水平,建议每人都测

核心提示: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稳定性强、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葡萄糖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可持续至血红蛋白衰老。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血糖的控制情况,但它主要反映血糖长期、整体的控制情况。

用HbA1c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化血红蛋白”。从作用上来讲,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是反映一个人高血糖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血糖长期、整体的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它的高低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血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稳定性强、不可逆转的特点,因此葡萄糖一旦与血红蛋白结合,可持续至血红蛋白衰老。虽然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血糖的控制情况,但它主要反映血糖长期、整体的控制情况。长期是指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 2-3月血糖控制水平,不能作为某一时刻血糖高低的参考指标。整体是指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段时间的平均血浆葡萄糖水平,不分空腹血糖与餐后 2小时血糖。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有别于指尖或静脉血糖,它的正常范围为 4%- 6%,受实验室测量方法的影响,不同实验室的参考指标可能有所差异,部分医院的参考指标为 3%- 6%,也可稍高或稍低于上述范围。

HbA1c进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不是我们的独创。近年来,HbA1c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可以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3046.jpg

糖化血红蛋白新加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国2020年版指南建议,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患者就诊时,仅靠空腹血糖数值并不能准确评估其餐后血糖状态,此时可以对患者进行HbA1c测量。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HbA1c≥6.5%,通常可诊断为糖尿病。对于部分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但是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补充检测HbA1c。由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大比例是根据复查空腹血糖值增高而确诊糖尿病,因此如果仅用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将会漏掉至少50%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而采用HbA1c结合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后,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接近正常范围或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未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确实会进一步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有限。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越高,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越高,较高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0%,获益也更大。较低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0%,获益会逐渐减少,故糖化血红蛋白从 10%降到 9.0%时,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降低幅度要高于糖化血红蛋白从7.0%降至 6.0%。因此,目前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作为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当然,制定这一降糖目标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患者对较低范围的血糖是否耐受,是否容易发生低血糖等,均需要综合考虑。但是,如果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年轻且耐受性较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降糖过程中无低血糖发作,可以考虑以6.5%以下或 6.0%以下作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未来发生靶器官损害的风险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则可在7.0%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控制目标。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