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他汀一个月肝功能异常,医生却不让停药!原来他汀作用这么大
他汀类药物是中老年人很常用的药物,可以说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之一。但是,患者了解的他汀就是降血脂药物,很多血脂正常的患者对于医生开的他汀会存在质疑。甚至有些患者在服用他汀后,明明已经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医生仍旧建议继续服用。这让患者更加觉得困惑。
吃他汀后肝功能出现异常,医生这样建议!
李阿姨今年67岁,一个月前因为胸痛就医,确诊为冠心病,并且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稍微偏高。医生给开的药物中就包括阿托伐他汀。在用药一个月后,李阿姨来到医院复查,结果肝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略高于正常值,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已经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内。
李阿姨听说吃他汀会损伤肝脏,而且检查结果确实也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加之血脂也不高了,也就觉得他汀可以停用了。但是,医生对于停用阿托伐他汀只字未提,只要求2个月后再来复查。困惑的李阿姨拿着报告质问医生,吃他汀都把肝脏吃坏了,难道还要接着吃吗?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他汀不是肝脏毒性药物!
对于他汀的用药安全性,很多患者主要就是担心它对肝脏的伤害作用。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他汀后,确实会出现转氨酶升高的表现。而事实上,转氨酶升高与伤害肝脏之间不能划等号。
研究发现,在他汀导致的转氨酶升高患者中,约70%都是轻微升高,而且是一过性的,无需停药或减药,转氨酶就会自行恢复正常。另有少数患者减药后,也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单纯的轻中度转氨酶升高不代表药物有肝脏毒性,也无法代表肝功能损伤。目前来看,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服用他汀可致肝脏结构改变。
关于他汀类药物导致转氨酶酶升高的机制,可能是服用他汀增高肝细胞膜通透性所致,或因他汀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产生的继发效应,或因患者自身存在的干扰因素导致。总之,转氨酶升高只是一种表现,但并非就是肝脏损失。
一般建议,患者在服用他汀前应该进行肝功能检查,若有严重肝脏损伤者,不应服用他汀。而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在首次服用他汀一个月后,要进行复查,若发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才需遵医嘱停药。若只是轻微升高,不建议停药,只需继续复查。
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
这些患者不能轻易停用他汀!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轻易停药,主要是因为他汀能让患者获益良多。他汀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传统降脂药,它对患者最大的益处在于通过抗血管内皮氧化和炎症、改善血管内皮代谢等,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使斑块趋向缩小,并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毫不夸张的说,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是决定生死的获益。
像上面提到的冠心病患者,最怕病情恶化,或是冠脉狭窄严重导致心绞痛频发,或是突发心梗直接危及生命,而这些严重后果的发生都与斑块的发展有关。当斑块继续长大导致冠脉狭窄超过70%,患者会因此产生心肌缺血的严重症状,而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就会诱发急性心梗,给患者带来致命风险。而能够阻止这些发生的药物之一就是他汀类药物。
因此,对于冠心病、脑梗或已有严重斑块的患者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而言,即便是血脂正常,也需要服用他汀,而且是终身服用。已有研究表明,他汀对斑块的逆转作用需要连服2-4年才会产生,而且对心脑血管的获益会随着服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