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幽门螺杆菌并非胃癌主犯,一无是处,过度杀菌反而伤身 - 健康之初


肿瘤医生:幽门螺杆菌并非胃癌主犯,一无是处,过度杀菌反而伤身

核心提示:HP菌并不一定致病,有研究表明: “对于一部分HP菌阳性者而言,HP菌的感染是一种“因为消化道菌群失调,缺少了抑制HP菌的其他微生物”的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曾经大家对此都很陌生,但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体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纷纷来门诊要求尽快清除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

但查出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赶紧杀绝吗?

首先我们看看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第一,它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的唯一自然宿主,它在人体的寄居部位是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第二,它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胃酸浓度越大,它繁殖得越快。它“擅长”分泌很多黏附因子,使自己紧紧黏附于胃的上皮表面,避免被胃排空。

第三,它两侧有鞭毛,有超强的运动能力,能进行快速螺旋状移动,通过胃粘膜层,然后进行“口—口”的传播和“胃—口”的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重要的传播方式。脱落的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管返流可以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所以有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的说法。

幽门螺旋杆菌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等问题。还有不少会导致口腔异味。对于这些看不懂的专有名词,希望大家不要过分解读,这更多是为了我们医生判断病情和决定治疗时机的提示。其中,大家最关注的莫过于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发展成胃癌吗?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强调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病因素(有较高的引起胃癌的风险,感染后胃癌的发生风险比正常人高4-6 倍)。但是,大家还要知道,胃癌发生是多因素的,很多不好的情况(包括胃癌家族史,饮食的不节制,情绪长期不佳,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等)的长期互相作用才容易得胃癌的。而单纯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胃癌还是少见。

8097.jpg

既然HP菌是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也与胃癌有着“暧昧”的关联性,那么我们似乎应该对其实施“赶尽杀绝”的策略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HP菌并不一定致病,有研究表明: “对于一部分HP菌阳性者而言,HP菌的感染是一种“因为消化道菌群失调,缺少了抑制HP菌的其他微生物”的结果。HP菌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指示作用的微生物,它发出提醒,告诉人们其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还可能存在保护作用。HP菌在人类身体内的寄居史由来已久,除非用抗生素根除,否则HP菌通常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后果和代价将是巨大的。我国至少有几亿人群是HP菌阳性,若都通过抗生素来根治,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将是非常严峻的。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化根除:

1、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2、胃淋巴瘤。

3、早期胃癌术后。

4、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如糜烂、萎缩、肠化、异型增生)。

5、需长期使用或正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等)。

6、胃癌家族史。

7、与HP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等。

在决定是否需要杀菌之前,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先弄清楚:幽门螺杆菌到底有什么危害,自己的不舒服是不是和它有关。也就是说患者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可不必治疗。但如伴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癌术后、有胃癌家族史、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则必须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