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锻炼,不只瘦身,还有这些!85岁钟南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钟南山院士,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我们为有他而自豪、庆幸!在[1] 去年8月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颁奖典礼上时,健步如飞,非常健康,就像一个精神小伙,85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他曾说,城市居民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但依然:
有人喜欢,花钱健身;
有人喜欢,花钱减肥;
有人喜欢,花钱美容......
正如钟南山院士说的: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走路是既方便、省钱,又最有效的运动方式。《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也指出,每天快走20分钟可以延年益寿。
每天坚持走路锻炼可以收获预想不到的结果
1. 减少心血管事件。很多人知道跑步能强化心肺功能。但在预防心脏疾病方面,其实走路并不逊色跑步。每走一步,可推动人体50%的血流动起来,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在步行的过程中,心率提高,循环加速,这些都能强化心肌,减少坏胆固醇。而你所付出的,仅仅是每日步行30~45分钟就够了!
2. 远离癌症。走路,作为一项中强度有氧运动,已被证实可降低13种癌症[2] 的发病率。特别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肝癌、胃癌,发病率几乎能降低1/3,简直大快人心!
3.远离糖尿病。研究表明,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坚持4天,可降低33%;每周5天,则能降低42%。
4. 减肥法宝。散步每30分钟消耗75千卡的热量。减肥要靠长期、规律的运动,偶尔一次剧烈运动的效果只能持续48个小时。而且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猝死,很危险,只有步行最合适。
不同的人,走路的方式也大不同
1.体弱者:甩开胳膊,大步跨
体弱者要达到锻炼的目的,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的太慢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和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肥胖者:长距离健步走
每日2次,每次1小时,步行速度要快些。这样可以使脂肪燃烧,从而减轻体重。还可以走路时捎带手加些动作(比如敲带脉),能很好地帮助减腰围。
3.高血压患者:前脚掌着地挺起胸
要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否则会使大脑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头晕。每次坚持运动30~60分钟,每星期运动5~7天,且必须长期坚持。走路速度可以逐渐增快,初期以散步的方式为主,以后渐渐提高速度,最高时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程度,以不觉得劳累为原则,且停止运动后心率应在3~5分钟内恢复正常(50岁以上者运动时的心率一般不超过120次/分)。
4.冠心病患者:缓步慢行
冠心病患者走路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特别是得过冠心病、做过支架、经过治疗稳定的人,走路这种锻炼方式也更为安全。
5.糖尿病患者:摆臂甩腿挺起胸
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避开胰岛素作用的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走路与不走路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
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
隔一年看,差距明显,也似乎没有实质区别;
隔五年看的时候,就是身体和精神状态上的巨大差别;
等到十年之后再看,也许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