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时,拔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不同的颜色有反应了什么呢?中医大夫一次讲清楚!
观众朋友们好,我是健康之初中医科刘大夫,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关于拔罐的问题。拔罐是中医里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拔罐可以起到通筋活络、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罐得火气合于内,即牢不可脱……肉上起红晕,罐中气水出风寒尽出。”
拔罐后,身体可能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罐印。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病证,健康人一般皮肤微微发红,很快会恢复正常。
罐印若出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体内有血瘀,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当患者受到寒冷侵袭时罐印紫黑而暗的颜色也会重复出现。在治疗时应对症治疗,以驱寒为主。
若罐印呈现出紫色同时伴有斑块,则提示患者有寒凝血瘀;若罐印呈现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是气滞血瘀之症;若罐印呈现淡紫色并且有斑块,则是虚症血瘀,如果斑点较为明显则表示内脏虚弱,如果在肾俞穴出现瘀斑则提示患者可能有肾虚的情况。
若罐印呈现出鲜红色,且颜色明亮,则提示患者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等。有些罐印在走罐后会出现大面积的鲜红色,且不高出皮肤,如果是在某个穴位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与此穴位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症。
有时拔罐会出现水珠或水泡,这也可能是身体不同症状的表现。一般寒症、湿症皮肤上多出现水珠或水泡;热毒炽盛的患者皮肤常出现出血点或血泡;慢性病或虚证的患者皮肤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色;如局部没有淤血现象或有一点潮红但是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复到原来的皮肤颜色,一般多是提示病邪尚轻,病情不重。
局部出现水泡、水肿、潮湿者为湿气盛;水泡色清为寒湿盛,色黄为湿热盛;局部微痒或出现皮纹为受风;罐中气暖为湿热重;罐中无温热感但有水珠为寒湿重。气血通诊病拔罐法与刺络法配合应用时,可通过观察拔出的血液、浓液、体液、分泌物进行观察,如血色深红为热,乌红为痕,青紫为里寒,色淡黄、红色为风湿痹症;血流的动态,清淡难凝为血虚,沉凝易结为气虚血瘀,流动缓慢为气血两虚,流动急促为热盛;血中寒脓为外伤感染或湿毒相搏。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或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