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一防二养三祛湿健脾,宜疏肝健脾,温脾阳! - 健康之初


雨水养生:一防二养三祛湿健脾,宜疏肝健脾,温脾阳!

核心提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古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具体来说主要是:一防,二养,三祛湿健脾。

雨水节气过后,天气开始转暖,冬天储存在地下的水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的肝气也开始生发,阳气开始浮动,人体常有中焦空虚的感觉,小儿则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因此,人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气和养脾胃。 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古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具体来说主要是:一防,二养,三祛湿健脾。

雨水养生.jpg

一防:防春寒

雨水节气是非常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尤甚,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 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预防倒春寒,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春捂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 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平均气温在 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需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二养:养阳气

春季的季节特点是阳气升发,风气当令,乍暖还寒;在人则是阳亦升发,肝强脾弱,体内郁热。故相应的养生原则就是养阳气,助阳升发;避风寒,清解郁热;养脾胃,防肝克脾。

晒太阳是养阳气最为简单的方法,阳气是保护我们免受外邪侵袭的重要力量,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结合中医理论,不妨多晒这三个部位。 晒头顶,头为诸阳之所,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六腑清扬之气,皆汇于此处。冬春时节,午后阳光明媚时重点晒晒头顶,配合按摩最中心的百会穴,可驱寒补阳、通畅百脉。 晒后背,人体背为阳,腹为阴。很多穴位和经脉都分布在后背,常晒有助温补阳气,调理脏腑气血。 晒手掌,晒太阳时,有个地方很少被晒到,那就是手心。手心中有一个重要穴位—— 劳宫穴 (自然握拳,中指指尖所在处),有安心神、清心火的效果。适当晒一晒,有利于释放压力、减轻疲劳、促进睡眠,预防感冒哦。

三:祛湿健脾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湿气过盛也随之而来,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雨水养生食疗方: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效: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莲子芡实扁豆粥 

用料:莲子30克,炒白扁豆20克,芡实30克,黑米50克,枸杞子20克。 

制法:将上述食材洗净浸泡20分钟,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煲成粥。粥煲好后加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莲子可以养心安神健脾胃,白扁豆养脾胃,一起和黑米煮能健脾开胃,利水止泄泻。特别对小儿与老人腹泻有辅助治疗作用。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