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降压疗效显著!未来中西医结合会成为必然趋势吗? - 健康之初


中药降压疗效显著!未来中西医结合会成为必然趋势吗?

核心提示:这几味中药制剂取得了良好疗效,你认识吗?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的趋势。随着西药在临床应用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后,中药治疗高血压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重视。中医药的多效性、增效减副性,多靶点性以及稳定持久性得到了患者的好评,有些医生甚至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达到增效减副的目的。

中药治疗高血压.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高血压的中医分型以及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病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而致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病因病机早有记载。《内经》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记载:“无痰不眩,无火不晕”,“阴虚则肝风内动”,认为(肝)风、痰、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1肝阳上亢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耳赤、目胀耳鸣、急躁易怒,以及失眠多梦、尿黄便秘、舌红苔黄。治疗原则为平肝潜阳,清肝泻火。

2肝肾阴虚型

常见临床症状为头晕目眩、双目干涩、五心烦热、腰膝腿软,失眠、尿黄、便干。治疗原则为滋补肝肾。

3痰湿中阻型

头晕头重、恶心、心悸、肢体麻木,纳差、尿黄、便溏不爽、舌淡红。中医主要治疗方法是利湿健,脾化痰。

4阳虚型

临床常见为眩晕、耳鸣、畏寒肢冷、心悸气短、腰膝酸软,便溏纳差、尿频、舌淡红。中医治疗原则为补肾壮阳。

5瘀血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健忘、失眠,面或唇色青紫、舌质暗、有紫斑或瘀点。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常用降压中药制剂

1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9g 钩藤12g(后下) 石决明18g(先煎)栀子9g 黄芩9g 川牛膝12g 杜仲9g 益母草9g 桑寄生9g 夜交藤9g  茯神9g

服用方法:石决明煎半小时后加入300g水,加入除钩藤外的其余药材,水沸时加入钩藤,沸腾至10分钟后放温服用即可。早晚各服用一次,连服数日。

功效: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 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能降血压的中药有哪些.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2、黄芪防己汤

组成:粉防己12g 黄芪15g 甘草6g 白术9g

服用方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250g, 加入上述药材煮沸,放温服用。早晚各一次,连服数日。

功效:黄芪防己汤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可能是通过其利尿作用,降低了血容量及周围血管阻力。通过温运气血,改变了血瘀滞的小动脉痉挛状态,起到了扩张周围小动脉的作用,从而达到降压作用。

3、倍他乐克加川芎嗪

倍他乐克 50 mg口服,每日2次,同时予川芎嗪160 ~ 200 mg溶于 5%葡萄糖液 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倍他乐克降压平稳,川芎嗪能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二药合用,有协同降压作用。研究显示,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满意,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者,症状及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合并脑血栓者症状及患肢肌力也有明显改善。证明二药合用降压显著,对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有积极作用,且方法简便,无明显副作用。

高血压病的本质是 “本虚标实”,治疗原则当泻实补虚、调整阴阳,虚实夹杂或因虚致实或由实致虚者当扶正祛邪,临床应分清标本,权衡轻重,酌情施治,达到整体调节、阴阳平衡的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未来高血压病防治的一种重要思路和方法,相比单纯西医或中医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高血压病防治的必然趋势。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