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更容易患糖尿病?这几个原因,很多人并不清楚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疾病,然而在中国这种现象更加严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的数据显示,20岁以上的成年人将近1/10的人患糖尿病,超也就是说,每十个成年中国人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另有过50%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可见中国糖尿病形势之严峻。
为什么偏偏中国人爱得糖尿病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种族原因
首先, 不可否认,在相同的条件下,某些民族更容易患糖尿病。也就是说,糖尿病表现出了人的种族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相对于美国的白人,亚裔美国人和土著人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其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皮马印第安人(Pima Indians)患有糖尿病。回过头来看看我国56个民族中,已经有研究表明,某些民族出现糖尿病的概率要比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汉族人高出不少。糖尿病的种族差异是一个确定的因素。
遗传易感性
现在的研究发现,一个幼儿或者母亲体内曾经经历过营养不良时,机体会主动记忆能量缺乏的情况,体内负责储存能量的基因超强工作,因此人越长越胖,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这种记忆痕迹往往可以遗传。
尼尔教授提出的“节俭基因”学说从基因的角度揭开了中国人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中国人曾经饱经饥饿的沧桑和困扰,具备“节俭基因”的人更容易囤积脂肪而患上糖尿病。瑙鲁国家的例子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这个理论:一夜暴富后的瑙鲁人90%以上的国民处于肥胖和超重的状态,半数瑙鲁人患有糖尿病。
饮食的改变
饮食是和糖尿病直接相关的因素。中国人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吃得多、吃得精,国人普遍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1989到2009的20年来,居民饮食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及脂肪的摄入量迅速增加,谷类食物消耗量不断下降。
生活方式的改变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的提升背后是变得越来越懒的中国人,久坐一族在中国越来越多,不爱运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中国肥胖群体的爆发式增长,众所周知,肥胖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我们需要反思,二十年前,中国人几乎没有肥胖和糖尿病,即便是医疗技术不发达作为检出率低的一个原因,但是整体数量也是远远低于现在,何以今天迅速泛滥成灾?我们的基因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生活方式。事实上,肥胖和糖尿病基本上是生活方式病,主要是饮食方式病!
中国糖尿病的高发,是内因和外因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只有努力达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对于生活方式的疾病,更多的是我们去预防而不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