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温低、常感到疲累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改善? - 健康之初


老年人体温低、常感到疲累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改善?

核心提示:疫情期间,大家都对自己的体温格外关注,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有一群人,体温却低到不太能够上正常标准。

疫情期间,大家都对自己的体温格外关注,小心翼翼地生怕自己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可有一群人,体温却低到不太能够上正常标准。
立春以后,本来应该越来越暖和,身体越来越灵活。刘大爷却觉得周身发冷、沉重,浑身疲累一点都不想动。去医务室一量,体温只有35.5℃。询问之下,才知道,刘大爷家没有暖气,天气一转暖为了省钱就把空调关了,把电褥子撤了。

体温.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医生赶忙叮嘱刘大爷注意保暖,多吃一些增加热量的食物来提高体温。考虑到刘大爷有一些细菌感染的症状,医生在为刘大爷输注0.9%的氧化钠溶液以及葡萄糖溶液补充血容量、保证热量充足的同时,应用了一些抗生素。
老年人更容易体温低
人体体温是有正常范围的,口腔舌下温度36.3℃—37.2℃;直肠温度36.5℃—37.7℃;腋下温度36℃—37℃。如果5点以后体温升高超出正常温度范围,可能是体温调节出现问题,适量补充维生素B可以改善。若体温异常同时伴有腹泻、咳嗽等症状,建议就医诊治。
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体温本身就偏低。在遇到受凉、饮食不足、运动量不足等情况下,体温就更容易低于正常范围。
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如果体温长期低于正常水平,患有感冒、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传染性流行病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体温过低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如何预防体温过低
眼下虽然已经立春,但气温还是偏低,老年人要尤其注意避免着凉。
1、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是避免体温过低的首要措施,老年人要尤其注意头部、背部、足部的保暖。如果有胃肠道疾病,还应注意腹部的保暖。在气温降低时,可以戴帽子、穿厚外套、厚鞋子来保暖。
2、加强锻炼
适度运动一方面可以加快新陈代谢速率,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体内肌肉含量。新陈代谢速率提高可以升高体温,肌肉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体内肌肉含量充足也有助于体温升高。

老年人.jpg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

3、食用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胡椒、大蒜等性温,具有助益人体阳气生发的功效,体温较低或受寒者可以通过饮用红糖姜茶来保暖。另外,羊肉、牛肉都是辛温的食物,做汤食用可以改善体温过低。
4、夏季不过分依赖空调
不单单是老人容易体温低,研究显示人类的体温在200年间下降了0.4℃,这与夏季过分依赖空调导致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接收刺激的机会,对外界温度刺激不再敏感有关。
看来,夏季不要将空调温度设定的太低,多出出汗,对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
5、及时释放压力
老年人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压力、与儿女关系维护的压力、空巢压力等,如果不能及时调节,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皮质醇分泌过度。而皮质醇具有分解肌肉、将脂肪存储于内脏、降低代谢速率的作用,以上总体都会导致体温降低。
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维持正常的体温也有帮助。

健康之初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