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社区卫生站"无药可用" 56天营业额153元
广西:部分社区卫生站“无药可用” 56天营业额153元
从今年2月28日起,广西423所乡镇卫生院,南宁、柳州市11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部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之后出现了药品供应不足、患者大量流失的局面,而政府补偿又难以解决问题。一些基层医务人员表示,一旦药品短缺的局面仍然得不到缓解,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陷入生存困境。
缺药,社区卫生服务站56天营业额153元
药柜里绝大部分位置空空荡荡;以前月均营业额近10万元,平均每天门诊量近百人次,改革试点以来统计的56天里营业额仅153元,头几个月里平均每天门诊量不足10人次……
南宁市青秀区大板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长李俊心急如焚:政府计划按照基本药物销售额的15%提供补贴,但到目前为止服务站仍然严重缺药,销售额急剧下降,眼看大批患者流失,“我们快撑不下去了!”
今年2月28日广西开始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明确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大板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试点后服务站药品由两家通过招标确定的医药公司提供,但最后只有一家具备向市一医院供货的资质,而且只能提供307种基本药物目录中的38种,服务站运营因缺药陷入困境。
实际上,自从开展试点以来,南宁、柳州不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出现了药品短缺、患者流失、运转困难的情况。目前由南宁市城镇居民医保圈定的15种大病慢性病的用药范围有518种,但入选基本药物目录的仅有144种,而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供应商采购到的通常只有十分之一。
南宁市青秀区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供货商能够采购到的药品不到150种,尽管中药处方可以弥补部分西药缺口,但门诊量与改革前相比至少减少了30%。柳州市柳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之初有近一半患者流失,虽然被允许继续销售原有库存的非基本药物,但中心生存问题依然严峻。部分医务人员透露,不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在营业状况连人员、房租、水电费用都负担不起。
改革后:药品使用范围急剧收窄
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供药品的医药公司由招标确定。以南宁市为例,每个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固定对应的供货商大致有两家。为何社区药品的供应会出现严重短缺?
一名医生举例说:他原来所在的大医院1000多种常用药品由招标确定的26家医药公司负责供应,平均每家公司负责的药品大约是50种左右;现在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307种的基本药物全部由两家医药公司供应,这意味着平均每家公司要承担150种左右的药物供应,无疑大大增加了难度。
明合药业是南宁市青秀区通过招标确定的两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位姓覃的供货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每家供应商通常都有一定的库存品种和经常联系的制药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基本药物目录上很多药品已经不常用,都需要重新联系、选择、洽谈、对接、组织配送,面对这种新情况医药公司在药品供应上的确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位姓黄的医药代表坦言,基本药物目录上的很多药品都属于“老药”,现在已不常用,任何公司要重新组织货源的压力都会比较大,而且目前基本药物制度只是在部分社区开展试点,用药总量及中间利润都比较有限;相对来说向医院供货仍然是一些大医药公司的主要方向,特别是一些新特药的利润空间巨大,因此规模较大的医药公司往往无意向社区公供药。
“中标的供货商多半都是一些中小医药公司,他们往往跟中小医药公司打交道而无法从一些品种较多的大公司进货,社区需要的很多药品实际上根本无法及时供货。”李俊说,“此外还有供药资质的限制,大板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举办方市一医院是一家三甲医院,实际上只有一家医药公司具备供货资质,导致药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